教育投资价值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中文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目的 | 第12-13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1.2.1 人力资本理论综述 | 第13-14页 |
§1.2.2 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与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思路和论文结构 | 第17-18页 |
§1.4 论文特色与创新 | 第18-19页 |
第二章 实物期权理论概述 | 第19-28页 |
§2.1 教育投资的特征 | 第19-20页 |
§2.2 传统决策方法 | 第20-22页 |
§2.3 实物期权与金融期权 | 第22-23页 |
§2.4 实物期权建模思想 | 第23-28页 |
第三章 个人教育投资的延迟期权基本模型 | 第28-36页 |
§3.1 模型的建立 | 第29-33页 |
§3.1.1 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 | 第29-30页 |
§3.1.2 人力资本的价值V | 第30-31页 |
§3.1.3 教育投资期权的价值F | 第31-32页 |
§3.1.4 边界条件及求解 | 第32-33页 |
§3.2 讨论与分析 | 第33-36页 |
第四章 基于跳跃过程的个人教育投资期权模型 | 第36-45页 |
§4.1 单纯泊松跳跃模型 | 第36-38页 |
§4.2 泊松跳跃扩散过程 | 第38-41页 |
§4.2.1 建模与求解 | 第38-40页 |
§4.2.2 讨论与分析 | 第40-41页 |
§4.3 关于跳跃的进一步探讨 | 第41-45页 |
§4.3.1 建模与求解 | 第41-43页 |
§4.3.2 讨论与分析 | 第43-45页 |
第五章 个人教育投资的最优停止时间模型 | 第45-55页 |
§5.1 模型的建立 | 第45-52页 |
§5.1.1 模型假设和符号说明 | 第45-47页 |
§5.1.2 建模与求解 | 第47-50页 |
§5.1.3 讨论与扩展 | 第50-52页 |
§5.2 数值分析 | 第52-55页 |
第六章 总结 | 第55-57页 |
§6.1 结论与建议 | 第55-56页 |
§6.2 论文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