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一、导论 | 第9-12页 |
(一) 选题的意义 | 第9-10页 |
(二) 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二、苏区精神产生的背景及其历史地位 | 第12-20页 |
(一) 苏区与苏区精神 | 第12-15页 |
(二) 苏区精神产生的特定背景 | 第15-18页 |
(三) 苏区精神的历史地位 | 第18-20页 |
三、苏区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契合 | 第20-24页 |
(一) 苏区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基点 | 第20页 |
(二) 苏区精神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结合的目标取向 | 第20-22页 |
(三) 苏区精神与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直接效益 | 第22-24页 |
四、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分析及苏区精神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 | 第24-29页 |
(一) 大学生思想状况整体上良好 | 第24-25页 |
(二) 大学生思想状况中存在的问题 | 第25-27页 |
(三) 苏区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 第27-29页 |
五、把苏区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分析 | 第29-40页 |
(一) 挖掘苏区红色资源,结合学生思想实际,塑造大学生的民族性格 | 第29-34页 |
(二) 借助校园活动载体,贴近学生实际生活,培养大学生的人格品质 | 第34-37页 |
(三) 依托苏区旧址,开展社会实践,强化大学生的责任意识 | 第37-38页 |
(四) 优化育人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指导大学生的行为规范 | 第38-40页 |
结语 | 第40-41页 |
附录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6页 |
后记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