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1 路面再生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水泥冷再生技术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3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3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 第12-13页 |
1.3 技术发展趋势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冷再生混合料反应机理分析 | 第14-18页 |
2.1 水泥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 | 第14-15页 |
2.1.1 土与水泥的相互作用 | 第14-15页 |
2.2 水泥技术要求 | 第15-16页 |
2.3 影响水泥稳定土路用性能的因素 | 第16-18页 |
2.3.1 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 第16页 |
2.3.2 水泥的成分及用量的影响 | 第16-17页 |
2.3.3 混合料含水量的影响 | 第17-18页 |
第三章 振动成型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 | 第18-29页 |
3.1 振动成型方法简介 | 第18-20页 |
3.2 击实方法的区别 | 第20页 |
3.3 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 | 第20-22页 |
3.3.1 原材料性能评价 | 第20-21页 |
3.3.2 混合料级配设计 | 第21页 |
3.3.3 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 第21页 |
3.3.4 成型试件 | 第21-22页 |
3.3.5 确定水泥最佳用量 | 第22页 |
3.4 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研究 | 第22-29页 |
3.4.1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 | 第22-23页 |
3.4.2 原材料性质分析 | 第23页 |
3.4.3 矿料级配设计 | 第23-25页 |
3.4.4 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的确定 | 第25-26页 |
3.4.5 混合料 7d 抗压强度 | 第26-27页 |
3.4.6 设计结果 | 第27-29页 |
第四章 水泥再生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 | 第29-41页 |
4.1 试验方法 | 第29-32页 |
4.1.1 击实试验 | 第29-30页 |
4.1.2 试件成型 | 第30页 |
4.1.3 劈裂强度 | 第30-31页 |
4.1.4 无侧限抗压强度 | 第31页 |
4.1.5 抗压回弹模量 | 第31-32页 |
4.2 力学性能 | 第32-36页 |
4.2.1 抗压强度 | 第32-34页 |
4.2.2 劈裂强度 | 第34-35页 |
4.2.3 抗压回弹模量 | 第35-36页 |
4.3 稳定性能 | 第36-37页 |
4.3.1 水稳定性 | 第36页 |
4.3.2 冻稳定性 | 第36-37页 |
4.4 冲刷性能 | 第37-38页 |
4.5 收缩性能 | 第38-39页 |
4.6 水泥冷再生基层材料结构设计参数 | 第39-41页 |
第五章 水泥冷再生施工工艺研究 | 第41-48页 |
5.1 投入的设备仪器 | 第41-43页 |
5.2 旧路面面层、基层铣刨 | 第43页 |
5.3 下承层准备 | 第43页 |
5.4 混合料拌和 | 第43-44页 |
5.5 运输 | 第44页 |
5.6 摊铺 | 第44-45页 |
5.7 压实 | 第45页 |
5.8 接缝处理 | 第45-46页 |
5.9 养生 | 第46-48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