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路基、路面工程论文--路面工程论文--路面:按使用材料分论文--沥青路面论文

废旧沥青路面材料再生利用技术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1 路面再生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水泥冷再生技术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3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3 沥青路面再生技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第12-13页
    1.3 技术发展趋势第13-14页
第二章 冷再生混合料反应机理分析第14-18页
    2.1 水泥稳定土强度形成原理第14-15页
        2.1.1 土与水泥的相互作用第14-15页
    2.2 水泥技术要求第15-16页
    2.3 影响水泥稳定土路用性能的因素第16-18页
        2.3.1 土的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第16页
        2.3.2 水泥的成分及用量的影响第16-17页
        2.3.3 混合料含水量的影响第17-18页
第三章 振动成型法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优化设计研究第18-29页
    3.1 振动成型方法简介第18-20页
    3.2 击实方法的区别第20页
    3.3 水泥冷再生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流程第20-22页
        3.3.1 原材料性能评价第20-21页
        3.3.2 混合料级配设计第21页
        3.3.3 确定最佳含水量和最大干密度第21页
        3.3.4 成型试件第21-22页
        3.3.5 确定水泥最佳用量第22页
    3.4 再生基层配合比设计研究第22-29页
        3.4.1 依据主要技术规范、试验规程第22-23页
        3.4.2 原材料性质分析第23页
        3.4.3 矿料级配设计第23-25页
        3.4.4 混合料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的确定第25-26页
        3.4.5 混合料 7d 抗压强度第26-27页
        3.4.6 设计结果第27-29页
第四章 水泥再生基层材料路用性能研究第29-41页
    4.1 试验方法第29-32页
        4.1.1 击实试验第29-30页
        4.1.2 试件成型第30页
        4.1.3 劈裂强度第30-31页
        4.1.4 无侧限抗压强度第31页
        4.1.5 抗压回弹模量第31-32页
    4.2 力学性能第32-36页
        4.2.1 抗压强度第32-34页
        4.2.2 劈裂强度第34-35页
        4.2.3 抗压回弹模量第35-36页
    4.3 稳定性能第36-37页
        4.3.1 水稳定性第36页
        4.3.2 冻稳定性第36-37页
    4.4 冲刷性能第37-38页
    4.5 收缩性能第38-39页
    4.6 水泥冷再生基层材料结构设计参数第39-41页
第五章 水泥冷再生施工工艺研究第41-48页
    5.1 投入的设备仪器第41-43页
    5.2 旧路面面层、基层铣刨第43页
    5.3 下承层准备第43页
    5.4 混合料拌和第43-44页
    5.5 运输第44页
    5.6 摊铺第44-45页
    5.7 压实第45页
    5.8 接缝处理第45-46页
    5.9 养生第46-48页
第六章 结论第48-50页
参考文献第50-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智能交通系统车载终端及通讯研究
下一篇:上海自贸区政策对中国飞机进口融资租赁交易模式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