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6页 |
1.1 前言 | 第8-10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1.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和发展 | 第10-14页 |
1.2.1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理论的提出 | 第10-11页 |
1.2.2 基于性能抗震设计理论的发展现状 | 第11-14页 |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4-16页 |
第2章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防目标和性能指标的量化 | 第16-30页 |
2.1 概述 | 第16页 |
2.2 抗震设防目标和地震作用水平 | 第16-21页 |
2.2.1 抗震设防水准 | 第16-18页 |
2.2.2 结构性能水平和性能目标 | 第18-21页 |
2.3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性能指标的量化 | 第21-23页 |
2.3.1 我国抗震规范的结构性能指标 | 第21-22页 |
2.3.2 结构性能水平量化指标限值 | 第22-23页 |
2.4 结构性能指标的验证 | 第23-28页 |
2.4.1 结构性能水平的指标参数 | 第24页 |
2.4.2 计算分析 | 第24-28页 |
2.5 小结 | 第28-30页 |
第3章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30-58页 |
3.1 概述 | 第30页 |
3.2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结构基于位移的抗震设计方法 | 第30-37页 |
3.2.1 方钢管混凝土框架位移模式的确定 | 第30-31页 |
3.2.2 等效单自由度体系的等效参数 | 第31-33页 |
3.2.3 目标位移 | 第33-34页 |
3.2.4 位移反应谱 | 第34-35页 |
3.2.5 需求曲线与推覆曲线 | 第35-36页 |
3.2.6 设计步骤 | 第36-37页 |
3.3 算例分析 | 第37-56页 |
3.3.1 按小震下结构“充分运行”设计 | 第37-42页 |
3.3.2 对中小震下结构“基本运行”性能水平的控制 | 第42-46页 |
3.3.3 对中震下结构“生命安全”性能水平的控制 | 第46-50页 |
3.3.4 对大震下结构“接近倒塌”性能水平的控制 | 第50-54页 |
3.3.5 结果分析 | 第54-56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第4章 基于性能的抗震评估方法 | 第58-70页 |
4.1 概述 | 第58页 |
4.2 能力谱方法 | 第58-61页 |
4.3 结果分析与性能评价 | 第61页 |
4.4 算例分析 | 第61-69页 |
4.4.1 初步设计结构模态分析结果 | 第62页 |
4.4.2 Pushover 分析结果 | 第62-63页 |
4.4.3 建立能力谱曲线 | 第63-65页 |
4.4.4 建立需求谱曲线及性能评估 | 第65-6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9-7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0-72页 |
5.1 结论 | 第70页 |
5.2 问题与展望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