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车组构架电机吊座局部疲劳寿命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2页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3 疲劳强度理论基础 | 第13-20页 |
1.3.1 金属材料S-N曲线 | 第13-14页 |
1.3.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 第14-15页 |
1.3.3 焊接结构疲劳理论 | 第15-16页 |
1.3.4 焊接结构疲劳评价方法 | 第16-17页 |
1.3.5 振动疲劳 | 第17-20页 |
1.4 本文研究内容 | 第20-22页 |
第2章 电机吊座低频随机载荷疲劳分析 | 第22-34页 |
2.1 载荷谱编制 | 第22-27页 |
2.1.1 高低频率的界定 | 第22-23页 |
2.1.2 低频载荷谱的编制 | 第23-25页 |
2.1.3 镟修周期内载荷谱分析 | 第25-27页 |
2.2 准静态应力响应分析 | 第27-30页 |
2.2.1 模型建立 | 第27-28页 |
2.2.2 材料特性 | 第28-29页 |
2.2.3 准静态应力响应计算 | 第29-30页 |
2.3 基于线路数据的随机载荷疲劳损伤 | 第30-33页 |
2.3.1 纵向激励疲劳损伤 | 第31-32页 |
2.3.2 横向激励疲劳损伤 | 第32-33页 |
2.3.3 垂向激励疲劳损伤 | 第33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33-34页 |
第3章 基于现行标准的电机吊座疲劳分析 | 第34-43页 |
3.1 现行标准疲劳载荷谱介绍 | 第34页 |
3.2 基于现行标准的电机吊座疲劳损伤 | 第34-37页 |
3.2.1 纵向载荷疲劳损伤 | 第34-35页 |
3.2.2 横向载荷疲劳损伤 | 第35-36页 |
3.2.3 垂向载荷疲劳损伤 | 第36页 |
3.2.4 多轴载荷疲劳损伤 | 第36-37页 |
3.3 低频与标准下疲劳损伤对比 | 第37-39页 |
3.3.1 横向载荷疲劳损伤对比 | 第37-38页 |
3.3.2 垂向载荷疲劳损伤对比 | 第38-39页 |
3.4 主结构与局部结构疲劳损伤分析 | 第39-42页 |
3.4.1 主体疲劳试验优先进行 | 第39-41页 |
3.4.2 主体疲劳与局部疲劳试验同步加载 | 第41-42页 |
3.4.3 两种加载方式损伤对比 | 第4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高频振动下的电机吊座疲劳分析 | 第43-57页 |
4.1 构架模态分析 | 第43-46页 |
4.2 高频载荷谱分析 | 第46-49页 |
4.2.1 不同方向载荷谱对比 | 第46-47页 |
4.2.2 里程对载荷谱的影响 | 第47-49页 |
4.3 高频载荷谱下的疲劳损伤 | 第49-54页 |
4.3.1 谐响应分析 | 第49-51页 |
4.3.2 单轴激励振动疲劳损伤计算 | 第51-53页 |
4.3.3 单轴激励振动疲劳损伤外推 | 第53-54页 |
4.4 多轴激励振动疲劳损伤 | 第54-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疲劳寿命预测及载荷建议 | 第57-65页 |
5.1 基于线路数据的损伤评估 | 第57-61页 |
5.1.1 载荷建议理论基础 | 第57-58页 |
5.1.2 损伤对比 | 第58-59页 |
5.1.3 构架横向失稳的影响 | 第59-61页 |
5.2 局部疲劳载荷建议 | 第61-63页 |
5.2.1 基于线路数据的载荷建议 | 第61-62页 |
5.2.2 载荷验证 | 第62-63页 |
5.3 寿命预测 | 第63-64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结论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附录 | 第71-73页 |
疲劳评估点 | 第71-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的科研项目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