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检测及诊断技术在高压电气设备中的应用及研究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1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1.2 电气设备带电检测技术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3页 |
1.2.1 国内外存在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存在的问题 | 第13页 |
1.3 主要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带电检测理论基础与应用 | 第15-32页 |
2.1 应用背景 | 第15-19页 |
2.1.1 避雷器带电检测的意义及应用 | 第15-16页 |
2.1.2 电流互感器带电检测意义及应用 | 第16-19页 |
2.2 氧化锌避雷器(MOA)带电检测基本原理 | 第19-26页 |
2.2.1 基本原理 | 第19-21页 |
2.2.2 参考电压测量阻性电流原理 | 第21-23页 |
2.2.3 影响泄漏电流的因素 | 第23-26页 |
2.3 电流互感器带电检测装置的基本原理 | 第26-30页 |
2.3.1 基本原理 | 第26-28页 |
2.3.2 基本测试方法 | 第28-30页 |
2.4 小结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氧化锌避雷器带电检测装置 | 第32-46页 |
3.1 系统结构概述 | 第32-33页 |
3.2 软件设计 | 第33-36页 |
3.2.1 数据采集模块 | 第33-34页 |
3.2.2 GPS授时模块 | 第34-35页 |
3.2.3 无线通讯模块 | 第35-36页 |
3.3 硬件设计 | 第36-38页 |
3.4 带电检测装置的测量方法 | 第38-39页 |
3.4.1 电流线连接 | 第38-39页 |
3.4.2 电压线连接 | 第39页 |
3.5 校验性能比对 | 第39-42页 |
3.5.1 外观检查 | 第40页 |
3.5.2 阻性电流测量误差试验 | 第40-41页 |
3.5.3 全电流测量误差试验 | 第41页 |
3.5.4 参比电压测量误差试验 | 第41页 |
3.5.5 测量重复性试验 | 第41-42页 |
3.6 应用实例 | 第42-44页 |
3.7 诊断判据 | 第44-45页 |
3.8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电流互感器带电检测装置 | 第46-63页 |
4.1 系统结构概述 | 第46-51页 |
4.1.1 供电部分选择 | 第46-47页 |
4.1.2 电流检测部件的选择 | 第47-48页 |
4.1.3 电压检测部件的选择 | 第48-49页 |
4.1.4 计算显示部件的选择 | 第49-50页 |
4.1.5 装置外壳的选择 | 第50-51页 |
4.2 软硬件配置 | 第51-57页 |
4.3 操作方法 | 第57页 |
4.4 性能校验对比 | 第57-59页 |
4.4.1 外观检查 | 第57页 |
4.4.2 测量误差试验 | 第57-58页 |
4.4.3 测量重复性试验 | 第58页 |
4.4.4 抗谐波干扰性能试验 | 第58-59页 |
4.5 实例应用 | 第59-61页 |
4.6 诊断判据 | 第61-62页 |
4.7 小结 | 第62-63页 |
第五章 带电检测实施细则 | 第63-73页 |
5.1 泄漏电流检测细则 | 第63-68页 |
5.1.1 检测条件 | 第63-64页 |
5.1.2 检测准备 | 第64页 |
5.1.3 检测方法 | 第64-67页 |
5.1.4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67页 |
5.1.5 检测原始数据和记录 | 第67-68页 |
5.2 介质损耗因数和电容量检测细则 | 第68-72页 |
5.2.1 检测条件 | 第68-70页 |
5.2.2 检测准备 | 第70页 |
5.2.3 检测方法 | 第70-71页 |
5.2.4 检测数据分析与处理 | 第71页 |
5.2.5 检测原始数据和记录 | 第71-72页 |
5.3 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文与成果清单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