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内燃机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制造工艺及设备论文

连杆裂解加工主要缺陷及其许用尺寸计算方法初探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2-24页
    1.1 引言第12-13页
    1.2 连杆裂解技术简介第13-17页
        1.2.1 连杆传统加工工艺简介第13页
        1.2.2 连杆裂解加工工艺第13-15页
        1.2.3 连杆裂解加工的技术优势第15-17页
    1.3 连杆裂解加工技术国内外研究与应用现状第17-22页
        1.3.1 连杆裂解起源与发展历程第17-18页
        1.3.2 国外研究及应用现状第18-20页
        1.3.3 国内研究及应用现状第20-22页
    1.4 选题意义及主要研究内容第22-24页
        1.4.1 选题意义第22-23页
        1.4.2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第23-24页
第2章 连杆裂解加工的理论分析第24-32页
    2.1 裂解槽的应力集中及敏感性第24-25页
    2.2 脆性断裂理论第25-29页
        2.2.1 裂解槽根部应力场及起裂判据第25-27页
        2.2.2 裂解槽根部塑性区域宽度第27-29页
    2.3 连杆脆性断裂机理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3章 连杆裂解加工常见缺陷第32-44页
    3.1 裂解槽加工缺陷第32-36页
        3.1.1 裂解槽加工要求第32-33页
        3.1.2 裂解槽加工缺陷第33-35页
        3.1.3 裂解槽检测第35-36页
    3.2 胀断工序主要缺陷第36-40页
        3.2.1 断裂线偏移第36-37页
        3.2.2 断裂面面积缺损第37-38页
        3.2.3 大头孔失圆变形第38-39页
        3.2.4 单边断裂及未断裂第39-40页
    3.3 装配螺栓工序缺陷第40-41页
    3.4 本章小结第41-44页
第4章 胀断缺陷主要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第44-54页
    4.1 胀断缺陷影响因素第44-45页
    4.2 连杆材料及制坯工艺的影响第45-48页
        4.2.1 材料及成分的影响第45-46页
        4.2.2 制坯工艺的影响第46-48页
    4.3 设备及工装夹具的影响第48-50页
    4.4 力学性能参数的影响第50-52页
        4.4.1 胀断载荷的影响第50-51页
        4.4.2 加载速度的影响第51-52页
    4.5 裂解槽几何参数及加工方式的影响第52页
    4.6 本章小结第52-54页
第5章 断裂线偏移与大头孔失圆极限尺寸计算第54-68页
    5.1 断裂线偏移与接合面受力第54-57页
        5.1.1 传统连杆接合面受力分析第54-56页
        5.1.2 裂解连杆断裂面受力分析第56-57页
    5.2 断裂面失效与螺栓受力第57-60页
        5.2.1 断裂面失效第57-58页
        5.2.2 断裂面失效后螺栓剪切受力第58-59页
        5.2.3 高强度螺栓剪切安全系数第59-60页
    5.3 断裂线偏移极限角度计算第60-62页
    5.4 大头孔失圆量许用尺寸计算第62-67页
        5.4.1 大头孔失圆变形第63页
        5.4.2 大头孔精加工余量第63-65页
        5.4.3 大头孔失圆量许用尺寸计算第65-67页
    5.5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6章 断裂面面积计算与缺损尺寸规范第68-80页
    6.1 引言第68页
    6.2 断裂面数据信息获取第68-75页
        6.2.1 实验样件第68-69页
        6.2.2 连杆断裂面点云数据采集第69-75页
    6.3 点云数据模型化与拓扑关系建立第75-76页
    6.4 断裂面面积计算与缺损尺寸许可范围第76-77页
        6.4.1 断裂面面积计算第76-77页
        6.4.2 缺损尺寸许可范围第77页
    6.5 本章小结第77-80页
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80-82页
参考文献第82-88页
致谢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唐平鲁200MW风电工程设计优化研究及效果
下一篇:混合动力挖掘机动力控制及其测评系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