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脸表情计算技术研究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引言 | 第9-1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1页 |
1.2 技术发展 | 第11-12页 |
1.3 研究现状 | 第12-16页 |
1.4 主要内容和章节安排 | 第16-18页 |
第2章 主动形状模型算法 | 第18-28页 |
2.1 发展历程 | 第18-19页 |
2.2 主成分分析方法 | 第19-20页 |
2.3 主动形状模型 | 第20-28页 |
2.3.1 点分布模型 | 第20-22页 |
2.3.2 形状模型 | 第22-23页 |
2.3.3 局部纹理模型 | 第23-25页 |
2.3.4 单分辨率搜索策略 | 第25-27页 |
2.3.5 多分辨率搜索策略 | 第27-28页 |
第3章 表情识别的数据约束条件 | 第28-48页 |
3.1 表情分类 | 第28-29页 |
3.2 数据约束条件 | 第29-48页 |
3.2.1 数据定义 | 第29-31页 |
3.2.2 中性表情 | 第31-34页 |
3.2.3 惊讶表情 | 第34-36页 |
3.2.4 高兴表情 | 第36-38页 |
3.2.5 厌恶表情 | 第38-40页 |
3.2.6 悲伤表情 | 第40-42页 |
3.2.7 害怕表情 | 第42-44页 |
3.2.8 生气表情 | 第44-46页 |
3.2.9 基本表情数据约束条件 | 第46-48页 |
第4章 基于 ASM 特征点定位的表情计算 | 第48-67页 |
4.1 特征点提取 | 第48-52页 |
4.1.1 特征点定位 | 第48-51页 |
4.1.2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2 表情计算技术实验 | 第52-67页 |
4.2.1 数学模型 | 第52-63页 |
4.2.2 基于数学模型的表情识别 | 第63-67页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7-69页 |
5.1 总结 | 第67页 |
5.2 展望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76页 |
中英文名词对照 | 第76-77页 |
致谢 | 第77-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