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6页 |
1.1 梁拱组合体系的概述 | 第11-17页 |
1.1.1 国内外梁拱组合体系的发展 | 第12-13页 |
1.1.2 梁拱组合体系桥梁的分类 | 第13-17页 |
1.2 连续刚构—拱组合体系桥梁的概述 | 第17-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 | 第19-22页 |
1.4 本文的工程背景 | 第22-25页 |
1.5 本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25-26页 |
第2章 全桥和梁拱结合部局部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26-38页 |
2.1 有限单元法的基本原理 | 第26-27页 |
2.2 结构分析有限单元法的步骤 | 第27-29页 |
2.3 全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9-32页 |
2.3.1 通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 CIVIL简介 | 第29-30页 |
2.3.2 全桥模型计算分析步骤 | 第30-31页 |
2.3.3 桥梁荷载种类与取值 | 第31-32页 |
2.4 局部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32-37页 |
2.4.1 局部分析的重要性 | 第32-33页 |
2.4.2 局部有限元分析模型的截取原则和范围 | 第33页 |
2.4.3 局部有限元模型材料 | 第33页 |
2.4.4 局部分析截取部位的构造 | 第33-34页 |
2.4.5 局部有限元模型荷载处理 | 第34-37页 |
2.4.6 局部有限元模型网格划分 | 第37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3章 全桥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分析 | 第38-54页 |
3.1 荷载效应组合作用下的结构性能 | 第38-39页 |
3.1.1 主梁承载能力状态计算及使用阶段应力控制指标 | 第38页 |
3.1.2 钢拱肋强度设计值 | 第38-39页 |
3.1.3 主梁梁体变形控制指标 | 第39页 |
3.1.4 拱的稳定性弹性安全系数 | 第39页 |
3.1.5 吊索的设计破断安全系数 | 第39页 |
3.2 主梁承载能力极限状态验算 | 第39-40页 |
3.3 常使用状态下主梁计算结果分析 | 第40-44页 |
3.3.1 主梁应力结果分析 | 第40-43页 |
3.3.2 主梁抗裂验算分析 | 第43-44页 |
3.3.3 主梁竖向位移分析 | 第44页 |
3.4 拱肋计算结果分析 | 第44-52页 |
3.4.1 钢箱拱肋段应力分析 | 第45-50页 |
3.4.2 拱脚钢混结合段应力分析 | 第50页 |
3.4.3 钢箱拱肋稳定性分析 | 第50-52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第4章 梁拱结合部位应力分析及设计优化 | 第54-74页 |
4.1 局部有限元模型简化及关注重点 | 第54-55页 |
4.2 运营中最不利荷载工况的确定 | 第55-56页 |
4.3 不同荷载工况下的梁拱结合部位力学性能分析 | 第56-70页 |
4.3.1 工况一下梁拱结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56-59页 |
4.3.2 工况二下梁拱结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59-61页 |
4.3.3 工况三下梁拱结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1-64页 |
4.3.4 工况四下梁拱结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4-67页 |
4.3.5 工况五下梁拱结合部位的力学性能分析 | 第67-70页 |
4.4 梁拱结合部位设计优化分析 | 第70-72页 |
4.4.1 梁拱结合部位应力优化原则 | 第70-71页 |
4.4.2 梁拱结合部位设计优化建议 | 第71页 |
4.4.3 梁拱结合部位应力优化分析 | 第71-72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72-74页 |
第5章 成桥状态吊杆张拉力优化 | 第74-79页 |
5.1 吊杆力优化问题基本概念 | 第74页 |
5.2 成桥状态吊杆力确定的常用方法 | 第74-77页 |
5.2.1 刚性支承连续梁法确定吊杆张拉力 | 第74-75页 |
5.2.2 内力(应力)平衡法确定吊杆张拉力 | 第75-76页 |
5.2.3 影响矩阵法确定吊杆张拉力 | 第76-77页 |
5.3 秀水大桥成桥状态吊杆力优化结果 | 第77-78页 |
5.3.1 成桥阶段未知荷载系数功能使用方法 | 第77-78页 |
5.3.2 恒载作用下吊杆力优化结果 | 第78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78-79页 |
结论 | 第79-81页 |
致谢 | 第81-82页 |
参考文献 | 第82-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