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数学论文

中学数学优质课的教学质量分析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第1章 课题的提出第16-26页
    1.1 研究背景第16-20页
        1.1.1 落实数学课程标准的需要第16-18页
        1.1.2 提高教师课堂教学实践能力的需要第18-19页
        1.1.3 提升学生学习成就的需要第19-20页
    1.2 研究问题第20-21页
    1.3 研究意义第21-22页
    1.4 论文结构第22-26页
第2章 文献综述第26-47页
    2.1 课堂教学评价研究第26-42页
        2.1.1 课堂教学评价理念第26-28页
        2.1.2 课堂教学评价视角第28-35页
        2.1.3 课堂教学评价工具第35-42页
        2.1.4 小结第42页
    2.2 数学优质课堂教学研究第42-45页
    2.3 教师基于课堂教学的专业发展研究第45-47页
第3章 理论基础第47-56页
    3.1 有效教学第47-51页
        3.1.1 有意义学习理论第47-49页
        3.1.2 社会建构主义第49-51页
    3.2 社会文化理论第51-54页
        3.2.1 社会文化理论概述第51-53页
        3.2.2 社会文化理论与数学课堂教学第53-54页
    3.3 教师实践知能第54-56页
第4章 研究方法与设计第56-83页
    4.1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第56-79页
        4.1.1 初步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56-62页
        4.1.2 预研究:课堂观察评价系统的使用第62-63页
        4.1.3 确定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第63-79页
    4.2 研究对象第79-81页
        4.2.1 全国中学青年数学教师优秀课第79-80页
        4.2.2 录像的拍摄和制作第80页
        4.2.3 研究样本的选取第80-81页
    4.3 数据收集第81页
    4.4 数据分析第81-83页
第5章 课堂评价过程分析第83-173页
    5.1 C1教师的课——绝对值第83-94页
        5.1.1 课堂叙事第83-91页
        5.1.2 课堂数据与简要分析第91-94页
    5.2 C2教师的课——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第94-107页
        5.2.1 课堂叙事第94-103页
        5.2.2 课堂数据与简要分析第103-107页
    5.3 C3教师的课——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不等式第107-117页
        5.3.1 课堂叙事第107-114页
        5.3.2 课堂数据与简要分析第114-117页
    5.4 C4教师的课——全等三角形第117-126页
        5.4.1 课堂叙事第117-123页
        5.4.2 课堂数据与简要分析第123-126页
    5.5 G1教师的课——平均变化率第126-138页
        5.5.1 课堂叙事第126-134页
        5.5.2 课堂数据与简要分析第134-138页
    5.6 G2教师的课——无穷等比数列各项的和第138-148页
        5.6.1 课堂叙事第138-144页
        5.6.2 课堂数据与简要分析第144-148页
    5.7 G3教师的课——平面向量的坐标运算第148-160页
        5.7.1 课堂叙事第148-157页
        5.7.2 课堂数据与简要分析第157-160页
    5.8 G4教师的课——简单的线性规划第160-173页
        5.8.1 课堂叙事第160-169页
        5.8.2 课堂数据与简要分析第169-173页
第6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173-186页
    6.1 8节数学课堂活动表现与分析第173-176页
    6.2 初中与高中数学课堂活动表现与分析第176-186页
        6.2.1 初中课堂活动表现与分析第176-178页
        6.2.2 高中课堂活动表现与分析第178-180页
        6.2.3 初中与高中课堂活动表现比较第180-186页
第7章 讨论与展望第186-199页
    7.1 研究结论与讨论第186-195页
    7.2 反思与展望第195-199页
        7.2.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95-196页
        7.2.2 研究的不足与局限性第196-197页
        7.2.3 研究展望第197-199页
参考文献第199-222页
附录 数学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初始量表第222-224页
作者简历与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第224-226页
致谢第226-227页

论文共22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新型材料表面介导基因传递体系的研究
下一篇:协作认知无线网络频谱共享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