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无线通信论文--移动通信论文

协作认知无线网络频谱共享和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符号说明第15-16页
缩略语简表第16-18页
第一章 绪论第18-25页
    1.1 5G发展与现状第18-19页
    1.2 认知无线网络与携能通信技术发展与现状第19-21页
        1.2.1 认知无线网络频谱共享技术第19-20页
        1.2.2 携能通信技术第20-21页
    1.3 非正交多址接入技术第21-22页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22-24页
    1.5 论文结构第24-25页
第二章 能量协作的时域频谱共享协议第25-36页
    2.1 引言第25-26页
    2.2 系统模型第26-27页
    2.3 基准模型第27-29页
    2.4 问题描述和吞吐量分析第29-32页
        2.4.1 问题描述第29-30页
        2.4.2 主系统吞吐量第30-32页
        2.4.3 次系统吞吐量第32页
    2.5 仿真结果与分析第32-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三章 能量-数据协作的频谱共享协议第36-57页
    3.1 引言第36-37页
    3.2 系统模型第37-38页
    3.3 基准模型第38-40页
    3.4 系统吞吐量分析第40-45页
        3.4.1 Case A:上行数据传输第41页
        3.4.2 Case B:上行数据重传第41-42页
        3.4.3 Case C:Alamouti数据协作第42-44页
        3.4.4 次系统吞吐量第44-45页
    3.5 仿真和结果分析第45-52页
        3.5.1 主系统吞吐量第45-47页
        3.5.2 最大次系统吞吐量第47-52页
    3.6 本章小结第52-53页
    3.7 附录第53-57页
第四章 截短ARQ和中继的NOMA协议第57-76页
    4.1 引言第57-58页
    4.2 系统模型第58-61页
        4.2.1 传输过程第58-60页
        4.2.2 可达速率分析第60-61页
    4.3 系统吞吐量分析第61-69页
        4.3.1 Case 1:中继正确接收第62-64页
        4.3.2 Case 2:源节点重传s_2第64-66页
        4.3.3 Case 3:源节点重传s_1第66-67页
        4.3.4 Case 4:源节点重传s_1和s_2第67-69页
    4.4 仿真和结果分析第69-75页
        4.4.1 系统吞吐量第71-73页
        4.4.2 系统最大吞吐量第73-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五章 协作中继选择的NOMA协议第76-99页
    5.1 引言第76-77页
    5.2 系统模型第77-82页
        5.2.1 数据广播阶段第79-80页
        5.2.2 中继协作阶段第80-81页
        5.2.3 基准模型-TDMA方案第81-82页
    5.3 吞吐量分析第82-89页
        5.3.1 Case Ⅰ吞吐量第82-83页
        5.3.2 Case Ⅱ吞吐量第83-87页
        5.3.3 TDMA方案吞吐量第87-89页
    5.4 仿真和结果分析第89-95页
        5.4.1 系统吞吐量第90-91页
        5.4.2 最大系统吞吐量第91-95页
    5.5 本章小结第95-96页
    5.6 附录第96-9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99-102页
    6.1 论文主要工作总结第99-100页
    6.2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第100-102页
参考文献第102-115页
致谢第115-117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第117-119页
外文论文一第119-127页
外文论文二第127-140页
外文论文三第140-143页
附件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学数学优质课的教学质量分析
下一篇: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出口增加值隐含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