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引言 | 第8页 |
1.2 矮塔斜拉桥的结构和受力特点概述 | 第8-10页 |
1.2.1 矮塔斜拉桥的特点 | 第8-9页 |
1.2.2 混凝土矮塔斜拉桥适用场合 | 第9-10页 |
1.3 国内外矮塔斜拉桥的发展概况 | 第10-16页 |
1.3.1 国外发展概况 | 第10-12页 |
1.3.2 国内发展概况 | 第12-14页 |
1.3.3 发展趋势 | 第14-16页 |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的内容 | 第16-17页 |
第2章 矮塔斜拉桥静力分析 | 第17-2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7-18页 |
2.2 建立有限元模型的方法 | 第18-21页 |
2.2.1 主梁的模拟 | 第18-19页 |
2.2.2 主塔、桥墩的模拟 | 第19页 |
2.2.3 斜拉索的模拟 | 第19-20页 |
2.2.4 边界条件的模拟 | 第20页 |
2.2.5 斜拉索锚固模拟 | 第20-21页 |
2.3 某大桥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1-22页 |
2.4 某大桥静力分析 | 第22-28页 |
2.4.1 施工最大悬臂状态受力分析 | 第22-25页 |
2.4.2 成桥阶段静力分析 | 第25-28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8-29页 |
第3章 预应力混凝土矮塔斜拉桥参数敏感性分析 | 第29-54页 |
3.1 引言 | 第29页 |
3.2 各种参数的敏感性分析 | 第29-46页 |
3.3 参数敏感性控制目标 | 第46页 |
3.4 参数敏感性分析结果 | 第46-53页 |
3.4.1 选取挠度为控制目标 | 第46-48页 |
3.4.2 选取主梁上缘应力为控制目标 | 第48-50页 |
3.4.3 选取主梁下缘应力为控制目标 | 第50-51页 |
3.4.4 选取拉索索力为控制目标 | 第51-53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3-54页 |
第4章 拉索断裂后桥梁受力性能分析 | 第54-76页 |
4.1 引言 | 第54页 |
4.2 引起矮塔斜拉桥结构损伤的因素 | 第54-57页 |
4.2.1 环境腐蚀 | 第54-55页 |
4.2.2 车辆荷载 | 第55页 |
4.2.3 温度荷载 | 第55-56页 |
4.2.4 风荷载 | 第56页 |
4.2.5 地震荷载 | 第56-57页 |
4.2.6 人为因素 | 第57页 |
4.3 斜拉索损伤的因素及防腐措施的发展 | 第57-59页 |
4.4 斜拉索断裂后桥梁结构静力分析 | 第59-68页 |
4.4.1 斜拉索断裂对索力的影响 | 第59-64页 |
4.4.2 斜拉索损伤对线形的影响 | 第64-65页 |
4.4.3 斜拉索损伤对主梁应力的影响 | 第65-68页 |
4.5 斜拉索断裂后桥梁结构动力分析 | 第68-72页 |
4.5.1 斜拉桥未断裂时结构动力分析 | 第68页 |
4.5.2 任一拉索断裂后全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68-70页 |
4.5.3 沿桥纵向对称拉索断裂后全桥动力特性分析 | 第70-72页 |
4.6 某大桥的监测方案 | 第72-7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6-78页 |
5.1 论文总结 | 第76页 |
5.2 后续工作的展望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1页 |
致谢 | 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