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象的课程—芬兰于韦斯屈莱大学的小学教师教育探索
中文摘要 | 第4-5页 |
英文摘要 | 第5-6页 |
引言 | 第8-14页 |
(一) 研究问题与研究目标 | 第8-9页 |
(二) 研究现状与研究价值 | 第9-11页 |
(三)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1-14页 |
第一章 课程目标——全面素养的养成 | 第14-21页 |
(一) 现象课程 | 第14-15页 |
(二) 产生动因 | 第15-19页 |
(三) 课程目标 | 第19-21页 |
第二章 课程体系——基于现象的主题模块 | 第21-30页 |
(一) 体系构成 | 第21-23页 |
(二) 构建方式 | 第23-30页 |
第三章 课程教学——合作进行问题探究 | 第30-36页 |
(一) 师生关系:学生中心,教师辅导 | 第31-33页 |
(二) 组织方式:问题引导的对话式教学 | 第33-34页 |
(三) 评价方式:教学过程中评价 | 第34-36页 |
第四章 课程特点——连接学习与生活 | 第36-44页 |
(一) 现象性特点 | 第36-40页 |
1.真实性 | 第36-37页 |
2.整体性 | 第37-38页 |
3.情境性 | 第38-40页 |
(二) 对现象课程的反思 | 第40-44页 |
1.现象课程实施现实条件 | 第40-42页 |
2.现象课程实施面临挑战 | 第42-44页 |
结语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8页 |
后记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