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地下建筑论文--区域规划、城乡规划论文--区域规划论文--中国区域规划论文--农村乡镇规划论文

基于微气候调节的新农村景观设计研究--以湖北省荆州市长江村为例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3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第8页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第8-9页
        1.2.1 研究目的第8-9页
        1.2.2 研究意义第9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1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0-11页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第11-13页
        1.4.1 研究内容第11页
        1.4.2 研究方法第11-13页
第二章 新农村景观概念及其特性第13-18页
    2.1 新农村第13页
    2.2 新农村景观的概念及其特性第13-15页
        2.2.1 新农村景观的概念第13-14页
        2.2.2 新农村景观的内容及其特性第14-15页
    2.3 新农村景观的发展现状第15-16页
    2.4 可持续发展对新农村景观设计的要求第16-18页
第三章 微气候的相关概念第18-20页
    3.1 微气候的概念第18页
    3.2 微气候调节及其内容第18-20页
        3.2.1 对风的调节第18页
        3.2.2 对空气湿度的调节第18-19页
        3.2.3 对热辐射的调节第19页
        3.2.4 对空气温度的调节第19-20页
第四章 景观对微气候的调节及其原理第20-27页
    4.1 地形对微气候的调节第20-21页
    4.2 建筑布局对微气候的调节第21-22页
    4.3 植物景观对微气候的调节第22-23页
    4.4 水景对微气候的调节作用第23-24页
    4.5 铺装对于微气候的调节第24-25页
    4.6 景观构筑物对微气候的调节第25-27页
第五章 基于微气候的长江村景观设计方法第27-40页
    5.1 前期分析第27-29页
        5.1.1 区位分析第27页
        5.1.2 地形分析第27-28页
        5.1.3 气候分析第28页
        5.1.4 长江村的历史人文环境分析第28页
        5.1.5 长江村景观的发展现状第28-29页
    5.2 设计目标第29页
    5.3 设计原则第29-30页
    5.4 基于微气候调节的长江村景观设计方案第30-40页
        5.4.1 景观总体平面布局第30-31页
        5.4.2 地形设计第31-32页
        5.4.3 建筑布局的设计第32-33页
        5.4.4 植物景观设计第33-35页
        5.4.5 水景设计第35-36页
        5.4.6 景观铺装设计第36-37页
        5.4.7 景观构筑物的设计第37-40页
结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3页
致谢第43页

论文共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循环荷载作用下西宁地区黄土动力特性试验研究
下一篇:基于动力测试的中心支撑空间钢框架结构抗震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