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27页 |
1.1 引言 | 第9-11页 |
1.2 企业事故应急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 第11-13页 |
1.3 新型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管理的概念和内涵 | 第13-16页 |
1.3.1 新型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的特点 | 第13-15页 |
1.3.2 新型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原则 | 第15-16页 |
1.3.3 新型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 第16页 |
1.4 国内外事故应急管理状况比较 | 第16-25页 |
1.4.1 应急管理的演变 | 第16-17页 |
1.4.2 国外事故应急管理状况 | 第17-19页 |
1.4.3 我国事故应急管理状况 | 第19-23页 |
1.4.4 我国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差距 | 第23-25页 |
1.5 国内外事故应急管理综合评价的研究状况 | 第25页 |
1.6 本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意义 | 第25-27页 |
第2章 新型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管理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 第27-57页 |
2.1 新型煤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 | 第27-28页 |
2.2 重大事故的引发机理 | 第28-29页 |
2.3 事故应急管理的功能 | 第29-30页 |
2.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 | 第30-31页 |
2.5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1-37页 |
2.6 评价指标体系分析说明 | 第37-55页 |
2.6.1 企业应急基本概况 | 第37-40页 |
2.6.2 事故应急预防管理 | 第40-43页 |
2.6.3 事故应急预备管理 | 第43-49页 |
2.6.4 事故应急响应管理 | 第49-53页 |
2.6.5 事故应急恢复管理 | 第53-55页 |
2.7 小结 | 第55-57页 |
第3章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 第57-64页 |
3.1 层次分析法简介 | 第57页 |
3.2 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方法介绍 | 第57-59页 |
3.2.2 计算各指标的权重系数 | 第58页 |
3.2.3 一致性检验 | 第58-59页 |
3.3 新型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管理各评价指标权重的计算 | 第59-63页 |
3.4 小结 | 第63-64页 |
第4章 事故应急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 第64-71页 |
4.1 模糊数学简介 | 第64页 |
4.2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特点 | 第64-65页 |
4.3 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的建立 | 第65-70页 |
4.3.1 单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 第66-67页 |
4.3.2 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 | 第67-68页 |
4.3.3 评语集的确定与评价结果的处理 | 第68-69页 |
4.3.4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69页 |
4.3.5 模糊综合评价运算模型的选择 | 第69-70页 |
4.3.6 新型煤化工企业事故应急管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70页 |
4.4 小结 | 第70-71页 |
第5章 综合评价模型应用实例 | 第71-87页 |
5.1 神华新疆化工有限公司概况 | 第71页 |
5.2 事故应急管理模糊综合评价 | 第71-81页 |
5.2.1 综合调查问卷 | 第71-74页 |
5.2.2 模糊综合评价 | 第74-81页 |
5.3 综合分析结果和相关建议 | 第81-86页 |
5.3.1 结果分析 | 第81-82页 |
5.3.2 提高企业应急管理综合能力的建议 | 第82-86页 |
5.4 小结 | 第86-87页 |
第6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87-89页 |
6.1 结论 | 第87-88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