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绘本教学的行动研究--基于H小学“读+X”绘本教学模式
|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8-17页 |
| 一、选题背景 | 第8-9页 |
| (一)基于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 | 第8页 |
| (二)学校特色化发展的需要 | 第8页 |
| (三)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需求 | 第8-9页 |
| 二、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 (一)理论意义 | 第9页 |
| (二)实践意义 | 第9-10页 |
| 三、核心概念界定 | 第10页 |
| (一)绘本 | 第10页 |
| (二)绘本教学 | 第10页 |
| (三)“读+X”教学模式 | 第10页 |
| 四、研究综述 | 第10-15页 |
| (一)关于绘本教育价值的研究 | 第11-13页 |
| (二)关于绘本课程的研究 | 第13-14页 |
| (三)关于绘本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14-15页 |
| 五、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 六、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 (一)行动研究法 | 第16-17页 |
| (二)访谈法 | 第17页 |
| (三)问卷调查法 | 第17页 |
| 第二章 行动研究前:拟定研究设计 | 第17-19页 |
| 一、研究方法的确定 | 第17-18页 |
|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17-18页 |
| (二)研究过程 | 第18页 |
| 二、研究对象的选择 | 第18-19页 |
| (一)研究现场 | 第18页 |
| (二)研究对象 | 第18-19页 |
| 三、行动研究者 | 第19页 |
| 第三章 行动研究过程 | 第19-43页 |
| 一、行动研究前 | 第19-30页 |
| (一)常规课案例分析 | 第19-22页 |
| (二)被试前测问卷的统计与分析 | 第22-28页 |
| (三)对教师的访谈结果分析 | 第28-29页 |
| (四)现状总结与分析 | 第29-30页 |
| 二、第一轮行动研究具体过程 | 第30-37页 |
| (一)设计理念的形成 | 第30页 |
| (二)设计小学二年级绘本教学的活动方案 | 第30-33页 |
| (三)绘本教学的实施 | 第33-35页 |
| (四)教学效果 | 第35-36页 |
| (五)问题反省 | 第36-37页 |
| 三、第二轮绘本教学的行动研究 | 第37-43页 |
| (一)调整思路 | 第37-38页 |
| (二)第二轮行动研究绘本教学的活动方案 | 第38-40页 |
| (三)绘本教学的实施 | 第40-42页 |
| (四)教学效果 | 第42-43页 |
| (五)问题反省 | 第43页 |
| 第四章 、行动评估 | 第43-47页 |
| 一、问卷情况分析 | 第43-46页 |
| (一)教学模式的喜欢程度 | 第44页 |
| (二)前后对比 | 第44-45页 |
| (三)生字词的学习 | 第45页 |
| (四)绘本教学的效果 | 第45-46页 |
| 二、对听课教师的访谈整理 | 第46-47页 |
| 第五章 、行动研究后:结论、反思与建议 | 第47-51页 |
| 一、行动研究的结论 | 第47-48页 |
| (一)“读+x”绘本教学模式具有可行性 | 第47页 |
| (二)绘本教学模式结构图 | 第47-48页 |
| 二、行动研究的反思 | 第48-49页 |
| (一)研究周期较短,研究不够深入 | 第48页 |
| (二)研究场域较小,代表性不强 | 第48-49页 |
| (三)“读+x”绘本教学效果需进一步验证 | 第49页 |
| 三、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与解决办法 | 第49-51页 |
| (一)缺少绘本教材 | 第49页 |
| (二)对于绘本的选择 | 第49页 |
| (三)绘本教育价值的体现 | 第49-50页 |
| (四)教学目标的确立 | 第50页 |
| (五)绘本教学的课后延伸性 | 第50页 |
| (六)老教师的观念问题 | 第50-51页 |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 附录一 | 第53-55页 |
| 附录二 | 第55-56页 |
| 附录三 | 第56-58页 |
| 附录四 | 第58-59页 |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