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各种防治方法论文--生物防治论文

拮抗放线菌FX-H-2的鉴定、发酵条件优化及生防效果评价

中文摘要第8-10页
Abstract第10-11页
1 前言第12-25页
    1.1 植物病害生物防治概况第14-17页
        1.1.1 生防微生物的种类第14-16页
            1.1.1.1 放线菌第14-15页
            1.1.1.2 细菌第15-16页
            1.1.1.3 真菌第16页
        1.1.2 生防微生物的作用机理第16-17页
    1.2 小麦土传病害发生现状第17-18页
        1.2.1 小麦纹枯病第17页
        1.2.2 小麦根腐病第17-18页
    1.3 放线菌的分类概况第18-21页
        1.3.1 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第18页
        1.3.2 经典分类法第18-19页
        1.3.3 化学分类法第19-20页
        1.3.4 分子生物学分类法第20-21页
    1.4 放线菌发酵条件研究概况第21页
    1.5 植物防御酶体系研究概况第21-23页
    1.6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23-25页
2 材料方法第25-33页
    2.1 放线菌菌株FX-H-2的鉴定第25-28页
        2.1.1 供试培养基第25页
        2.1.2 培养及形态特征观察第25页
        2.1.3 生理生化特征测定第25-27页
        2.1.4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7-28页
            2.1.4.1 DNA提取试剂第27页
            2.1.4.2 仪器第27页
            2.1.4.3 菌株FX-H-2DNA提取第27页
            2.1.4.4 PCR扩增及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第27-28页
    2.2 放线菌菌株FX-H-2抑菌活性测定第28-29页
        2.2.1 材料第28-29页
            2.2.1.1 供试菌株第28-29页
            2.2.1.2 培养基第29页
        2.2.2 抑菌活性测定第29页
    2.3 放线菌菌株FX-H-2发酵条件优化第29-30页
        2.3.1 供试菌株第29页
        2.3.2 培养基第29页
        2.3.3 菌株FX-H-2发酵条件的正交试验第29-30页
    2.4 放线菌菌株FX-H-2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测定第30-31页
        2.4.1 培养基第30页
        2.4.2 菌株FX-H-2发酵滤液的制备第30页
        2.4.3 平板抑菌活性试验第30-31页
    2.5 放线菌菌株FX-H-2的生防效果评价第31-33页
        2.5.1 发酵滤液在小麦植株上对纹枯病、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第31页
        2.5.2 不同处理下小麦根茎部防御酶活性测定第31-33页
            2.5.2.1 试验所需仪器及试剂第31页
            2.5.2.2 盆栽试验处理第31页
            2.5.2.3 酶液提取和酶活性测定第31-32页
            2.5.2.4 酶活力定义及计算公式第32-33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3-48页
    3.1 放线菌菌株FX-H-2菌落及孢子形态观察第33页
    3.2 放线菌菌株FX-H-2生理生化特性测定第33-35页
    3.3 放线菌菌株FX-H-2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5-36页
    3.4 放线菌菌株FX-H-2抑菌活性测定第36-37页
    3.5 放线菌菌株FX-H-2发酵条件优化第37-39页
    3.6 放线菌菌株FX-H-2发酵滤液抑菌活性测定第39-40页
    3.7 放线菌菌株FX-H-2的生防效果评价第40-48页
        3.7.1 发酵滤液对小麦幼苗纹枯病、根腐病的防治效果第40-41页
        3.7.2 菌株FX-H-2发酵滤液对小麦植株中防御酶活性的影响第41-48页
            3.7.2.1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第41-42页
            3.7.2.2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变化第42-43页
            3.7.2.3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变化第43-44页
            3.7.2.4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第44-45页
            3.7.2.5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变化第45-46页
            3.7.2.6 丙二醛(MDA)含量的变化第46-48页
4 讨论第48-51页
    4.1 放线菌的防病促生作用第48页
    4.2 放线菌的液态发酵条件优化第48-49页
    4.3 抑菌活性物质的分离纯化第49页
    4.4 植物诱导抗病性第49-51页
5 结论第51-52页
参考文献第52-59页
致谢第59-60页
硕士期间发表论文第60-61页
附录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过氧化氢诱导依赖于metacaspase的禾谷镰刀菌细胞凋亡研究
下一篇:禾谷镰刀菌水通道蛋白的功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