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钒的性质 | 第11-13页 |
1.1.1 钒的物理性质 | 第11-12页 |
1.1.2 钒的化学性质 | 第12-13页 |
1.2 钒资源的分布 | 第13-15页 |
1.3 钒的应用 | 第15-19页 |
1.3.1 钢铁工业 | 第15-16页 |
1.3.2 航空航天工业 | 第16-17页 |
1.3.3 电池领域 | 第17-18页 |
1.3.4 合金 | 第18页 |
1.3.5 化学工业 | 第18-19页 |
1.4 金属钒的生产方法 | 第19-25页 |
1.4.1 传统方法 | 第19-20页 |
1.4.2 新方法 | 第20-24页 |
1.4.3 传统方法和新方法的比较 | 第24-25页 |
1.5 金属钒的精炼方法 | 第25-27页 |
1.5.1 熔盐电解 | 第25页 |
1.5.2 真空熔炼 | 第25-26页 |
1.5.3 碘化物热分解 | 第26页 |
1.5.4 电迁移法 | 第26-27页 |
1.6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2章 电解制备金属钒 | 第28-47页 |
2.1 实验条件的选取 | 第28-31页 |
2.1.1 阴极 | 第28页 |
2.1.2 阳极 | 第28-29页 |
2.1.3 熔盐电解质 | 第29页 |
2.1.4 电压 | 第29-31页 |
2.1.5 温度 | 第31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1-35页 |
2.2.1 实验试剂和设备 | 第31-33页 |
2.2.2 实验装置 | 第33页 |
2.2.3 实验过程 | 第33-34页 |
2.2.4 电解产物的表征 | 第34-35页 |
2.3 结果与讨论 | 第35-47页 |
2.3.1 成型压力的影响 | 第35页 |
2.3.2 烧结温度的影响 | 第35-36页 |
2.3.3 阳极尺寸的影响 | 第36-38页 |
2.3.4 电解时间的影响 | 第38-44页 |
2.3.5 电解电压的影响 | 第44-45页 |
2.3.6 电解温度的影响 | 第45-47页 |
第3章 金属钒电解精炼的探索 | 第47-61页 |
3.1 实验原理 | 第47-50页 |
3.1.1 精炼原理 | 第47页 |
3.1.2 阳极极化 | 第47-48页 |
3.1.3 实验条件的选取 | 第48-50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50-52页 |
3.2.1 实验设备与试剂 | 第50-51页 |
3.2.2 实验装置 | 第51页 |
3.2.3实验过程 | 第51-52页 |
3.3 电解产物的表征 | 第52页 |
3.4 结果与讨论 | 第52-61页 |
3.4.1 钒阳极的表征 | 第52-54页 |
3.4.2 在CaCl_2-NaCl(6:1 in mole)的熔盐体系中的精炼 | 第54-57页 |
3.4.3 在CaCl_2-NaCl(1:1 in mole)熔盐体系中的精炼 | 第57-59页 |
3.4.4 在KCl-LiCl(0.689 in mole)-8%VCl_3熔盐体系中的精炼 | 第59-61页 |
第4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