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公路运输论文--道路工程论文--道路建筑材料论文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绪论第8-19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车辙形成原因及影响因素第9-11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1-17页
    1.4 主要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17-19页
第二章 原材料性质及改性工艺研究第19-32页
    2.1 原材料第19-22页
        2.1.1 矿料技术指标第19-20页
        2.1.2 沥青技术指标第20-21页
        2.1.3 抗车辙剂第21-22页
    2.2 沥青混合料组成设计第22-23页
    2.3 Antiru-I 改性工艺第23-31页
        2.3.1 Antiru-I 改性沥青试验第23-29页
        2.3.2 Antiru-I 改性沥青混合料试验第29-31页
    2.4 本章小结第31-32页
第三章 抗车辙剂沥青混合料路用性能研究第32-52页
    3.1 高温稳定性能研究第32-37页
        3.1.1 车辙试验结果第33-36页
        3.1.2 抗车辙剂改善高温稳定性能分析第36-37页
    3.2 低温抗裂性能研究第37-43页
        3.2.1 低温弯曲试验结果第38-42页
        3.2.2 抗车辙剂改善低温抗裂性能分析第42-43页
    3.3 水稳定性能研究第43-46页
        3.3.1 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第43-44页
        3.3.2 冻融劈裂强度比第44-46页
        3.3.3 抗车辙剂改善水稳定性能分析第46页
    3.4 抗老化性能研究第46-50页
        3.4.1 老化后低温抗裂性能分析第47-49页
        3.4.2 老化后水稳定性能分析第49-50页
    3.5 本章小结第50-52页
第四章 抗车辙剂掺量范围和最佳掺量确定第52-68页
    4.1 抗车辙剂掺量范围第52-55页
    4.2 抗车辙剂最佳掺量确定第55-67页
        4.2.1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的数学模型第55-56页
        4.2.2 评价集第56页
        4.2.3 因素集第56-57页
        4.2.4 权重集第57页
        4.2.5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第57-64页
        4.2.6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第64-67页
    4.3 本章小结第67-68页
第五章 研究结论和进一步建议第68-70页
    5.1 研究结论第68-69页
    5.2 进一步建议第69-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致谢第74页

论文共7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高挖边坡稳定性与生态防护技术研究
下一篇:隧道岩溶探测、灾害预防与处治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