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4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9-11页 |
1.2 主要思路及论文框架 | 第11-12页 |
1.2.1 主要思路 | 第11页 |
1.2.2 基本框架 | 第11-12页 |
1.3 创新与不足 | 第12-14页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19页 |
2.1 IPO折价现象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15-16页 |
2.3 行为金融理论 | 第16页 |
2.4 机构风险理论 | 第16-17页 |
2.5 国内的相关研究 | 第17页 |
2.6 文献综述小结 | 第17-19页 |
第三章 我国IPO折价影响因素分析 | 第19-27页 |
3.1 我国IPO发行及定价机制 | 第19-21页 |
3.2 一级市场的折价发行 | 第21-23页 |
3.2.1 IPO发行制度的影响 | 第21-22页 |
3.2.2 发行公司的影响 | 第22页 |
3.2.3 主承销商的影响 | 第22-23页 |
3.2.4 投资者的影响 | 第23页 |
3.3 二级市场的溢价发行 | 第23-24页 |
3.3.1 股权分置的影响 | 第23页 |
3.3.2 承销商二级市场行为的影响 | 第23-24页 |
3.3.3 投资者投机行为的影响 | 第24页 |
3.4 主板与中小板市场的比较 | 第24-25页 |
3.5 主板与创业板市场的比较 | 第25-27页 |
第四章 不同板块IPO折价现象及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27-51页 |
4.1 数据来源及实证模型的选择 | 第27-29页 |
4.1.1 数据来源 | 第27页 |
4.1.2 样本选择 | 第27页 |
4.1.3 模型设计 | 第27-29页 |
4.2 假设的提出 | 第29-32页 |
4.2.1 IPO融资规模 | 第29页 |
4.2.2 发行费用 | 第29-30页 |
4.2.3 主承销商的声誉 | 第30页 |
4.2.4 盈利能力 | 第30-31页 |
4.2.5 上市首日换手率 | 第31页 |
4.2.6 中签率 | 第31页 |
4.2.7 市盈率 | 第31-32页 |
4.2.8 上市等待期 | 第32页 |
4.3 IPO首日超额收益率的统计描述 | 第32-36页 |
4.3.1 三个板块IPO首日超额收益率的统计描述 | 第33-34页 |
4.3.2 三个板块IPO首日超额收益率的比较 | 第34-36页 |
4.3.3 三个板块公司上市后市场表现 | 第36页 |
4.4 回归模型的结果与分析 | 第36-51页 |
4.4.1 各变量的统计描述 | 第36-38页 |
4.4.2 主板市场的回归模型 | 第38-39页 |
4.4.3 中小板市场的回归模型 | 第39-41页 |
4.4.4 创业板市场的回归模型 | 第41-42页 |
4.4.5 三个板块IPO折价影响因素的比较 | 第42-44页 |
4.4.6 三个板块分位数回归模型 | 第44-51页 |
第五章 总结及建议 | 第51-53页 |
参考文献 | 第53-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