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工业经济论文--中国工业经济论文--工业部门经济论文

ZX采油厂人才流失原因及对策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前言第9-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2页
        1.2.1 人才流失基本理论的研究第10-11页
        1.2.2 人才流失防范对策的研究第11-12页
    1.3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2-14页
        1.3.1 研究内容第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14页
第二章 基本概念和理论第14-18页
    2.1 人才和人才流失的基本概念第14页
        2.1.1 人才的基本概念第14页
        2.1.2 人才流动和人才流失的基本概念第14页
    2.2 人才流失的理论模型第14-16页
        2.2.1 马奇和西蒙模型第14-15页
        2.2.2 普莱斯模型第15-16页
        2.2.3 莫布雷中介链模型第16页
        2.2.4 扩展的莫布雷模型第16页
    2.3 人才流失带来的危害第16-18页
第三章 ZX 采油厂人才流失情况及特点第18-23页
    3.1 ZX 采油厂人才流失基本情况第18页
    3.2 ZX 采油厂人才流失的主要特点第18-21页
        3.2.1 从年龄结构上看,年轻人才更容易流失第18-19页
        3.2.2 从学历结构上看,高学历人才更容易流失第19页
        3.2.3 从职称结构上看,中初级职称人才更容易流失第19页
        3.2.4 从职务结构上看,一般职务人才更容易流失第19-20页
        3.2.5 从专业结构上看,主干专业人才更容易流失第20页
        3.2.6 从流失方式上看,因考研、解除劳动合同者居多第20-21页
    3.3 人才流失对采油厂的影响第21-23页
第四章 ZX 采油厂人才流失原因分析第23-32页
    4.1 当前市场经济下激烈的人才竞争,是采油厂人才流失的外部原因第23-25页
        4.1.1 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推进,营造了有利于人才流动的社会环境第23-24页
        4.1.2 在同其它所有制企业的人才竞争中,采油厂处于明显的劣势第24页
        4.1.3 薪酬收入水平整体偏低,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大第24-25页
    4.2 相对滞后的人力资源管理体制,是采油厂人才流失的内部原因第25-30页
        4.2.1 自主招聘权限受制约,人才没有真正实现“按需引进”第26页
        4.2.2 缺乏系统的规划和评价体系,不能高效的开发人才第26-27页
        4.2.3 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人才职业发展路径不清晰第27页
        4.2.4 缺乏科学完善的培训体系,没有完全满足人才素质提升要求第27-28页
        4.2.5 人才在采油厂内部流动不通畅,没有真正盘活人才资源第28-29页
        4.2.6 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人才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第29页
        4.2.7 部分基层单位关心爱护不够,人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第29-30页
        4.2.8 采油行业地域环境的特殊性,进一步加剧了人才流失第30页
    4.3 人才思想和理念的变化,是采油厂人才流失的重要原因第30-32页
        4.3.1 人才的就业观念发生了较大变化第30-31页
        4.3.2 人才的价值取向发生了较大变化第31-32页
第五章 解决 ZX 采油厂人才流失问题的对策第32-44页
    5.1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第32-35页
        5.1.1 进一步增强做好人才工作的责任意识第32-33页
        5.1.2 进一步明确人才管理部门的职能定位第33-34页
        5.1.3 进一步营造拴心留人的企业环境第34-35页
    5.2 加强人才引进和职业发展管理,促进人才健康稳定发展第35-37页
        5.2.1 进一步强化按需引进人才工作理念第35页
        5.2.2 进一步畅通专业技术职业发展通道第35-36页
        5.2.3 进一步加强人才团队和梯队建设第36-37页
    5.3 建立科学的收入分配机制,确保薪酬水平体现人才价值第37-38页
        5.3.1 确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待遇,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第37页
        5.3.2 完善灵活多样的收入分配形式,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第37-38页
    5.4 建立系统的人才培训机制,满足人才素质提升需求第38-40页
        5.4.1 科学制定培训规划,不断提升培训工作质量第38-39页
        5.4.2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拓宽教育培训渠道第39页
        5.4.3 健全完善培训管理制度,充分发挥激励约束作用第39-40页
    5.5 健全完善人才选拔机制,进一步用好用活人才第40-42页
        5.5.1 坚持发动员工群众参与,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第40页
        5.5.2 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标准,全面推行公开选拔第40-41页
        5.5.3 探索实施人才盘点工作,盘活内部人才资源第41-42页
    5.6 建立人才流失预警机制,保持人才队伍稳定第42-44页
        5.6.1 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对待流失第42-43页
        5.6.2 加强规范管理,构建保障体系第43页
        5.6.3 实施预警管理,赢得时间和主动第43-44页
第六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7页
攻读工程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47-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石油化工行业设备吊装一体化管理研究
下一篇:SL公司出口转内销产品的营销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