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4页 |
1.1 选题原因 | 第12-13页 |
1.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22页 |
1.2.1 秘密侦查的概念 | 第13-16页 |
1.2.2 秘密侦查的分类以及具体的秘密侦查措施 | 第16-18页 |
1.2.3 秘密侦查与技术侦查的关系 | 第18-21页 |
1.2.4 秘密侦查的法治化 | 第21页 |
1.2.5 秘密侦查与人权保护的研究 | 第21-22页 |
1.2.6 对国外秘密侦查立法的研究 | 第22页 |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目标与方法 | 第22-24页 |
1.3.1 主要研究内容和目标 | 第22-23页 |
1.3.2 主要研究方法 | 第23-24页 |
第2章 秘密侦查与隐私权相关理论 | 第24-33页 |
2.1 隐私权内涵与外延 | 第24-27页 |
2.2 秘密侦查侵犯隐私权的理论评析 | 第27-28页 |
2.3 秘密侦查与隐私权的制衡关系 | 第28-30页 |
2.4 秘密侦查可能侵犯隐私权的具体表现 | 第30-33页 |
2.4.1 可能侵犯私人正常生活 | 第30-31页 |
2.4.2 可能侵犯个人私密信息 | 第31页 |
2.4.3 可能侵犯个人谈话隐私、通讯隐私 | 第31页 |
2.4.4 可能侵犯个人私生活的自我决定权 | 第31-33页 |
第3章 国外秘密侦查立法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33-42页 |
3.1 美国 | 第33-38页 |
3.1.1 秘密监听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33-36页 |
3.1.2 卧底侦查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36-37页 |
3.1.3 线人制度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37-38页 |
3.2 德国 | 第38-40页 |
3.2.1 秘密监听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38-39页 |
3.2.2 卧底侦查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39-40页 |
3.2.3 秘摄秘录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40页 |
3.3 美德两国秘密侦查中的隐私权保护的特点 | 第40-42页 |
3.3.1 两国宪法在规制秘密侦查中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 第40页 |
3.3.2 判例、制定法和内部规范共同规范秘密侦查行为 | 第40-41页 |
3.3.3 美德两国是秘密侦查法治化的领路人 | 第41页 |
3.3.4 不同侦查措施的立法规范不同 | 第41-42页 |
第4章 我国秘密侦查立法中隐私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 | 第42-51页 |
4.1 我国秘密侦查立法中隐私权保护的现状 | 第42-48页 |
4.1.1 刑事特情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42-45页 |
4.1.2 技术侦查/察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45-47页 |
4.1.3 邮件检查中的隐私权保护 | 第47-48页 |
4.2 我国秘密侦查立法中隐私权保护存在的问题 | 第48-50页 |
4.2.1 有悖以保障公民权利为基点的现代刑事诉讼理念 | 第48页 |
4.2.2 立法不严,秘密侦查权力易被滥用 | 第48-50页 |
4.2.3 权利侵害救济程序不完善 | 第50页 |
4.3 秘密侦查立法中隐私权保护滞后之原因分析 | 第50-51页 |
第5章 我国秘密侦查中隐私权保护的立法建议 | 第51-59页 |
5.1 采用区别立法原则 | 第51-53页 |
5.1.1 秘密侦查权的配置 | 第51-52页 |
5.1.2 秘密侦查的适用范围 | 第52-53页 |
5.1.3 秘密侦查的实施程序 | 第53页 |
5.2 遵守普适的法定原则 | 第53-55页 |
5.2.1 必要性原则 | 第54页 |
5.2.2 相关性原则 | 第54-55页 |
5.2.3 隐私权保障原则 | 第55页 |
5.3 明确隐私权保护方式及权利损害救济程序 | 第55-57页 |
5.3.1 事后知情权 | 第55-56页 |
5.3.2 查阅权 | 第56页 |
5.3.3 侦查所获材料的使用、保密及销毁权 | 第56-57页 |
5.3.4 损害赔偿请求权 | 第57页 |
5.4 规定违法侦查行为的制裁机制 | 第57-59页 |
结论 | 第59-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致谢 | 第64-6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