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2-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1.1.1 旅游消费的升级为文物旅游发展创造广阔空间 | 第12页 |
1.1.2 综合国力的提升为文物旅游发展提供资源保障 | 第12-13页 |
1.1.3 政策的推进为文物旅游发展造就了新形势 | 第13页 |
1.2 研究进展 | 第13-20页 |
1.2.1 文物旅游发展研究进展 | 第13-18页 |
1.2.2 旅游发展战略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20-21页 |
1.3.1 弥补文物旅游发展战略理论研究空白 | 第20-21页 |
1.3.2 促使文物旅游发展理论指导更具操作性 | 第21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1.5 研究内容与框架 | 第22-24页 |
2 文物旅游发展研究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1 概念界定 | 第24页 |
2.1.1 文物旅游概念 | 第24页 |
2.1.2 文物旅游特殊性 | 第24页 |
2.2 理论基础 | 第24-29页 |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4-27页 |
2.2.2 博弈理论 | 第27-29页 |
3 文物旅游发展现状 | 第29-39页 |
3.1 文物旅游发展态势 | 第29-31页 |
3.1.1 文物旅游对经济发展驱动明显 | 第29页 |
3.1.2 文物旅游对社会文化功能作用发挥明显 | 第29-30页 |
3.1.3 文物旅游对区域生态环境优化明显 | 第30页 |
3.1.4 文物旅游经营模式多元并存 | 第30页 |
3.1.5 文物旅游类型丰富多样 | 第30-31页 |
3.2 文物旅游发展瓶颈 | 第31-35页 |
3.2.1 管理体制冲突,文物保护与旅游发展难以实现双赢 | 第31-32页 |
3.2.2 责权不明,文物旅游运营机制尚需完善 | 第32页 |
3.2.3 利益失衡,社区居民在利益博弈中处于劣势 | 第32-33页 |
3.2.4 文物保护缺位,文物旅游发展动力不足 | 第33-34页 |
3.2.5 政策法律滞后,文物旅游发展缺乏政策保障 | 第34-35页 |
3.2.6 整体水平不高,文物旅游发展处于低层次 | 第35页 |
3.2.7 个体失衡,文物旅游发展冷热两极化现象明显 | 第35页 |
3.3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层面矛盾 | 第35-37页 |
3.3.1 长期目标与短期利益的矛盾 | 第35-36页 |
3.3.2 文物保护与城乡建设的矛盾 | 第36页 |
3.3.3 文物资源公共属性与市场运作的矛盾 | 第36页 |
3.3.4 大众消费与精英文化的矛盾 | 第36-37页 |
3.4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契机 | 第37-39页 |
3.4.1 文物旅游经营管理体制不断创新 | 第37-38页 |
3.4.2 文化时代的来临 | 第38页 |
3.4.3 文物旅游示范基地建设提上日程 | 第38-39页 |
4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设计 | 第39-49页 |
4.1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指导思想与原则 | 第39-40页 |
4.1.1 “两点一线”指导思想 | 第39页 |
4.1.2 发展原则 | 第39-40页 |
4.2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理念 | 第40-41页 |
4.2.1 文化传承理念 | 第40页 |
4.2.2 以人为本理念 | 第40-41页 |
4.3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目标 | 第41页 |
4.3.1 战略定位 | 第41页 |
4.3.2 战略四维目标 | 第41页 |
4.4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重点——建设三个基地工程 | 第41-43页 |
4.4.1 推进文物旅游示范基地建设,带动全国文物旅游发展 | 第41-42页 |
4.4.2 建设文物旅游研究基地,提高理论研究水平 | 第42-43页 |
4.4.3 建设文物旅游学科基地,培养文物旅游人才 | 第43页 |
4.5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方向——转变三个发展方向 | 第43-44页 |
4.5.1 以市场为基点,产品与营销向区域化方向发展 | 第43页 |
4.5.2 以体制改革为突破口,管理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 第43-44页 |
4.5.3 以游客文化需求为中心,活动设计向动态化方向发展 | 第44页 |
4.6 文物旅游发展战略保障——完善五种保障措施 | 第44-49页 |
4.6.1 增加文物主管部门旅游规划职能 | 第44-45页 |
4.6.2 建立健全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 | 第45-46页 |
4.6.3 完善文物旅游法规 | 第46-47页 |
4.6.4 加大政府财税政策扶持力度 | 第47页 |
4.6.5 构建多元化投资机制 | 第47-49页 |
5 结论 | 第49-5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49-50页 |
5.2 研究创新点 | 第50-51页 |
5.3 研究不足与思考 | 第51-52页 |
参考文献 | 第52-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