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1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10页 |
1.2 选题意义 | 第10-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8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3 研究评述 | 第17-18页 |
1.4 研究目标和内容 | 第18-19页 |
1.4.1 研究目的 | 第18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1.6 本章小结 | 第20-21页 |
第2章 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现状分析 | 第21-32页 |
2.1 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模式现状 | 第21页 |
2.2 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手段现状 | 第21-23页 |
2.3 广东高校部门及制度设立与执行现状 | 第23-26页 |
2.3.1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设立情况 | 第23-24页 |
2.3.2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设立情况 | 第24-25页 |
2.3.3 国有资产管理制度执行情况 | 第25页 |
2.3.4 政府采购制度执行情况 | 第25-26页 |
2.4 广东高校国有资产使用效率及考核现状 | 第26-29页 |
2.5 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绩效评价的必要性 | 第29-31页 |
2.5.1 管理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所决定 | 第29-30页 |
2.5.2 提高高校国有资产利用效率的内在要求 | 第30页 |
2.5.3 加强对高校国有资产宏观指导的必然选择 | 第30-31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第3章 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2-57页 |
3.1 评价指标的选取原则 | 第32-33页 |
3.2 评价指标的构建思路及方法 | 第33-34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步构建 | 第34-43页 |
3.3.1 资产保障水平 | 第35-36页 |
3.3.2 资产管理能力 | 第36-38页 |
3.3.3 资产安全水平 | 第38-40页 |
3.3.4 资产运行效益 | 第40-41页 |
3.3.5 外部影响评价 | 第41-43页 |
3.4 基于德尔菲法的指标体系筛选和修正 | 第43-56页 |
3.4.1 专家基本情况与积极系数 | 第45-46页 |
3.4.2 第一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第46-49页 |
3.4.3 第二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结果 | 第49-51页 |
3.4.4 德尔菲专家咨询的可靠性分析 | 第51-55页 |
3.4.5 指标体系的确定 | 第55-5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4章 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 第57-73页 |
4.1 现有评价方法评述 | 第57-58页 |
4.2 评价方法的选择 | 第58-59页 |
4.3 广东高校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模型 | 第59-72页 |
4.3.1 构建评价集、因素集和评价尺度 | 第59页 |
4.3.2 运用德尔菲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 | 第59-67页 |
4.3.3 三角模糊函数法确定指标隶属度 | 第67-69页 |
4.3.4 确定综合评价合成算子 | 第69-71页 |
4.3.5 模糊综合评价 | 第71-7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5章 实例分析——以广东省 S 大学为例 | 第73-86页 |
5.1 S 大学国有资产状况 | 第73页 |
5.2 S 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状况 | 第73-74页 |
5.3 S 大学国有资产管理绩效评价 | 第74-85页 |
5.3.1 数据来源及说明 | 第74-75页 |
5.3.2 确定指标隶属度 | 第75-79页 |
5.3.3 综合评价结果 | 第79-81页 |
5.3.4 评价分析 | 第81-82页 |
5.3.5 总结与建议 | 第82-85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85-86页 |
结论 | 第86-88页 |
参考文献 | 第88-91页 |
附录 | 第91-10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109-110页 |
致谢 | 第110-111页 |
附件 | 第11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