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引言 | 第12-14页 |
1.2 发动机国V排放技术研究 | 第14-17页 |
1.2.1 国V排放法规 | 第14-16页 |
1.2.2 国内汽油机排放技术现状 | 第16-17页 |
1.3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7-18页 |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 | 第18-20页 |
第二章 4GFA发动机排放现状分析 | 第20-26页 |
2.1 4GFA发动机的主要特点 | 第20-22页 |
2.1.1 4GFA发动机先进技术 | 第20-22页 |
2.1.2 4GFA发动机主要技术参数 | 第22页 |
2.2 4GFA发动机排放现状 | 第22-24页 |
2.3 汽油机排放达国V的控制策略 | 第24-25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5-26页 |
第三章 三元催化转换器的配方选型 | 第26-42页 |
3.1 三元催化转化器的工作原理 | 第26-30页 |
3.1.1 载体 | 第26-27页 |
3.1.2 催化剂涂层 | 第27-28页 |
3.1.3 三元催化剂的工作原理 | 第28页 |
3.1.4 三元催化剂的特点 | 第28-30页 |
3.2 催化剂芯体方案选型 | 第30-39页 |
3.2.1 催化剂芯体方案 | 第30页 |
3.2.2 催化剂芯体对比试验 | 第30-39页 |
3.3 新催化剂方案的验证 | 第39-40页 |
3.3.1 催化剂芯体的封装及整车搭载 | 第39页 |
3.3.2 传感器的安装 | 第39-40页 |
3.3.3 催化剂方案的验证结果 | 第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2页 |
第四章 N5整车国V排放标定试验 | 第42-56页 |
4.1 试验系统 | 第42-43页 |
4.1.1 试验工具 | 第42-43页 |
4.1.2 试验软件 | 第43页 |
4.2 国V车型整车排放标定试验 | 第43-53页 |
4.2.1 排放标定流程 | 第43-44页 |
4.2.2 空燃比λ补正 | 第44-46页 |
4.2.3 触媒暖机补正 | 第46-47页 |
4.2.4 触媒暖机进角 | 第47-48页 |
4.2.5 断油恢复时补正 | 第48-50页 |
4.2.6 加速增量补正 | 第50-52页 |
4.2.7 暖机增量补正 | 第52-53页 |
4.3 国V整车排放试验标定结果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6页 |
第五章 国V车型OBD试验 | 第56-80页 |
5.1 故障指示器(MI) | 第56-57页 |
5.1.1 故障指示器(MI)工作原理 | 第56页 |
5.1.2 故障指示器激活原则 | 第56-57页 |
5.2 OBD系统监督的所有零部件 | 第57页 |
5.3 主要监督项目的工作原理 | 第57-71页 |
5.3.1 催化剂老化 | 第57-62页 |
5.3.2 催化剂上游氧传感器老化监测工作原理 | 第62-64页 |
5.3.3 失火检测工作原理的详细说明 | 第64-68页 |
5.3.4 燃油系 | 第68-71页 |
5.4 其它声明 | 第71-76页 |
5.4.1 防止损坏和更改排放控制计算机的各项措施 | 第71页 |
5.4.2 OBD功能试验用电子模拟装置相关材料 | 第71-76页 |
5.5 OBD试验标定结果 | 第76-78页 |
5.5.1 国V要求 | 第76页 |
5.5.2 极限催化器的选择 | 第76页 |
5.5.3 国V整车OBD标定结果 | 第76-78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78-80页 |
第六章 N5整车上公告检测结果 | 第80-84页 |
6.1 上公告检测结果 | 第80-83页 |
6.1.1 轻型汽车双怠速污染物排放试验 | 第80页 |
6.1.2 常温下冷启动后排气污染物排放试验 | 第80-81页 |
6.1.3 轻型汽车曲轴箱污染物排放试验 | 第81-82页 |
6.1.4 轻型汽车蒸发污染物排放试验 | 第82页 |
6.1.5 轻型汽车污染物控制装置耐久性 | 第82-83页 |
6.1.6 低温下冷启动后排放中CO和THC排放 | 第83页 |
6.1.7 轻型汽车车载诊断(OBD)系统验证试验 | 第83页 |
6.2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第七章 全文工作总结 | 第84-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作者简介 | 第90-92页 |
致谢 | 第9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