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时模拟失重对心理旋转能力影响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缩略语表 | 第5-6页 |
中文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前言 | 第11-13页 |
文献回顾 | 第13-34页 |
1 失重 | 第13-21页 |
1.1 失重的概念 | 第13页 |
1.2 失重造成的生理影响 | 第13-16页 |
1.3 失重造成的心理影响 | 第16-18页 |
1.4 模拟失重的方法 | 第18-21页 |
2 心理旋转 | 第21-28页 |
2.1 心理旋转理论 | 第21-22页 |
2.2 心理旋转的影响因素 | 第22-26页 |
2.3 心理旋转的神经机制 | 第26-28页 |
3 事件相关地位研究概述 | 第28-34页 |
3.1 事件相关电位的概念及原理 | 第28-30页 |
3.2 事件相关电位成分概述 | 第30-31页 |
3.3 事件相关电位的刺激材料与刺激程序 | 第31-32页 |
3.4 心理旋转的事件相关电位研究 | 第32-34页 |
实验设计 | 第34-36页 |
1 研究基础和问题提出 | 第34页 |
2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34-35页 |
3 研究假设 | 第35页 |
4 研究特色 | 第35-36页 |
实验研究 | 第36-55页 |
1 对象 | 第36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36-37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37页 |
3 实验步骤 | 第37-38页 |
4 统计学处理 | 第38页 |
5 结果 | 第38-51页 |
5.1 客体心理旋转的实验结果 | 第38-45页 |
5.2 主体心理旋转的实验结果 | 第45-51页 |
6 讨论 | 第51-55页 |
6.1 客体心理旋转 | 第51-52页 |
6.2 主体心理旋转 | 第52-53页 |
6.3 客体心理旋转与主体心理旋转的比较 | 第53-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1 研究总结 | 第55-56页 |
2 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8页 |
附录一 | 第68-69页 |
附录二 | 第69-70页 |
个人简历和研究成果 | 第70-71页 |
致谢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