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 第4-5页 |
中文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1页 |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1.1.1 研究目的 | 第15-16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6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8-19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9-21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2章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理论基础 | 第21-28页 |
2.1 政策性金融的概念及相关理论 | 第21页 |
2.1.1 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 第21页 |
2.1.2 政策性金融的特征 | 第21页 |
2.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概念及特征 | 第21-24页 |
2.2.1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2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特点 | 第22-23页 |
2.2.3 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功能 | 第23-24页 |
2.3 主要理论 | 第24-27页 |
2.3.1 金融约束理论 | 第24-25页 |
2.3.2 金融可持续发展理论 | 第25-26页 |
2.3.3 农业融资理论 | 第26页 |
2.3.4 农村金融市场理论 | 第26-27页 |
2.3.5 二元经济结构论 | 第27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国内外农业政策性金融对比及其启示 | 第28-41页 |
3.1 我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28-30页 |
3.1.1 传统的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28页 |
3.1.2 改革中的中国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28-30页 |
3.2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30-36页 |
3.2.1 美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30-32页 |
3.2.2 法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32-33页 |
3.2.3 印度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33-35页 |
3.2.4 韩国的农业政策性金融 | 第35-36页 |
3.3 国外农业政策性金融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 第36-40页 |
3.3.1 政府层面 | 第36-37页 |
3.3.2 金融自身 | 第37-40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牡丹江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41-55页 |
4.1 牡丹江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的发展现状 | 第41-45页 |
4.1.1 牡丹江农发行在金融机构中的地位 | 第41-42页 |
4.1.2 大力支持“三农”金融服务 | 第42页 |
4.1.3 扩展信贷支农领域 | 第42-43页 |
4.1.4 大力拓展中间业务 | 第43-44页 |
4.1.5 牡丹江农业政策性贷款风险现状 | 第44-45页 |
4.2 牡丹江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45-48页 |
4.2.1 农业商业性金融与政策性金融职能分工不明确 | 第45页 |
4.2.2 经营机制和管理体制不完善 | 第45-46页 |
4.2.3 缺乏专门机构监管 | 第46-47页 |
4.2.4 缺乏法律保障 | 第47页 |
4.2.5 人才队伍建设滞后 | 第47-48页 |
4.3 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8-54页 |
4.3.1 自身资本积累能力较弱 | 第48-49页 |
4.3.2 金融产品较为单一,支农力度较弱 | 第49-50页 |
4.3.3 缺乏农产品的金融价格支持政策 | 第50页 |
4.3.4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 第50-51页 |
4.3.5 外部道德风险较高 | 第51-52页 |
4.3.6 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 第52-53页 |
4.3.7 农村和城市之间的金融资源配置不平衡 | 第53-54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4-55页 |
第5章 完善牡丹江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 第55-62页 |
5.1 牡丹江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目标 | 第55页 |
5.2 牡丹江地区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55-61页 |
5.2.1 建立不同于传统农业政策性金融发展的控制体系及其控制方式 | 第55页 |
5.2.2 优化政策性金融信贷风险预警系统 | 第55-56页 |
5.2.3 监督到位,促进内部控制机制的改进 | 第56页 |
5.2.4 建立动态的风险评估体系 | 第56页 |
5.2.5 完善内部审计工作,充分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 第56页 |
5.2.6 牡丹江农业发展银行包容性银行监督体系的建设 | 第56-58页 |
5.2.7 建立科学合理的金融市场的退出规章 | 第58-59页 |
5.2.8 加强扶持性农业政策性金融资源配置立法 | 第59-6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61-62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6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