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航空、航天论文--航空论文--航空仪表、航空设备、飞行控制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系统与导航论文--飞行控制论文

变几何进气道高超声速飞行器多模型切换控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20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10页
    1.2 课题研究现状第10-14页
        1.2.1 定几何进气道高超声速飞行器发展现状第10-13页
        1.2.2 变几何进气道高超声速飞行器研究现状第13-14页
    1.3 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及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4-18页
        1.3.1 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研究现状第14-16页
        1.3.2 高超声速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6-18页
    1.4 多模型控制方法研究现状第18-19页
    1.5 本文主要工作和创新点第19-20页
第2章 变几何进气道高超声速飞行器建模第20-36页
    2.1 引言第20页
    2.2 变几何进气道高超声速飞行器几何外形介绍第20-21页
    2.3 基本坐标系与相关参数定义第21-24页
    2.4 飞行器受力分析第24-32页
        2.4.1 飞行器前体下表面与机体上下表面受力分析第24-26页
        2.4.2 后体下表面分析第26-27页
        2.4.3 飞行器舵面受力分析第27-28页
        2.4.4 超燃冲压发动机模型第28-32页
        2.4.5 飞行器所有方向上的受力合成第32页
    2.5 曲线拟合模型飞行器在不同进气罩位置下的气动模型第32-34页
    2.6 本章小结第34-36页
第3章 变几何进气道对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特性影响第36-44页
    3.1 引言第36页
    3.2 超燃冲压发动机捕获气流情况分析第36-38页
    3.3 可移动外罩对飞行器受力的影响第38-41页
    3.4 可移动外罩对飞行器飞行包络影响第41-42页
    3.5 本章小结第42-44页
第4章 基于自适应神经网络的变几何进气道高超声速飞行器多模型切换控制器设计第44-62页
    4.1 引言第44-45页
    4.2 多模型切换控制模型切换规则第45-46页
    4.3 变几何进气道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模型第46-48页
    4.4 高超声速飞行器纵向姿态控制器设计第48-52页
        4.4.1 RBF神经网络第48-49页
        4.4.2 速度子系统控制器设计第49页
        4.4.3 高度子系统控制器设计第49-52页
    4.5 稳定性分析第52-57页
        4.5.1 速度子系统切换稳定性证明第52-54页
        4.5.2 高度子系统切换稳定性证明第54-57页
    4.6 仿真结果第57-61页
    4.7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5章 变进气道高超声速飞行器多模型模糊加权软切换控制第62-76页
    5.1 引言第62页
    5.2 问题描述第62-63页
    5.3 区间二型TSK模糊逻辑系统第63-66页
    5.4 模型匹配程度(控制权重)计算第66-69页
        5.4.1 两个相对指标的计算第67页
        5.4.2 模型匹配程度(控制权重)的计算第67-69页
    5.5 仿真结果第69-74页
    5.6 本章小结第74-76页
第6章 总结与展望第76-78页
参考文献第78-84页
附录第84-90页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第90-92页
致谢第92-93页

论文共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飞机复合材料机翼壁板稳定性分析与设计
下一篇:基于图像信息的行星下降段自主导航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