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缩略符号 | 第13-14页 |
引言 | 第14-15页 |
文献综述 | 第15-33页 |
1 生物饲料 | 第15-16页 |
1.1 生物饲料的概念 | 第15页 |
1.2 生物饲料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 第15页 |
1.3 生物饲料在国内的主要研究方向 | 第15-16页 |
1.3.1 益生菌 | 第15-16页 |
1.3.2 发酵豆粕 | 第16页 |
1.3.3 发酵杂粕 | 第16页 |
2 乳酸菌发酵饲料 | 第16-21页 |
2.1 发酵饲料 | 第16-18页 |
2.1.1 概念及历史 | 第16-17页 |
2.1.2 发酵饲料的种类 | 第17页 |
2.1.3 固态发酵和液态发酵的比较 | 第17页 |
2.1.4 固态发酵的种类 | 第17-18页 |
2.1.5 发酵饲料的作用机理 | 第18页 |
2.2 乳酸菌 | 第18-21页 |
2.2.1 乳酸菌的研究历史和现状 | 第18-19页 |
2.2.2 乳酸菌在动物生产上的应用 | 第19页 |
2.2.3 乳酸菌在动物健康方面的应用 | 第19-20页 |
2.2.4 乳酸菌的安全性 | 第20页 |
2.2.5 发酵饲料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2.2.5.1 在猪生产上的应用 | 第20-21页 |
2.2.5.2 在禽生产中的应用 | 第21页 |
2.2.5.3 在反刍动物生产中的应用 | 第21页 |
3 乳酸菌发酵饲料的安全和品质控制 | 第21-27页 |
3.1 乳酸菌发酵饲料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 | 第21-22页 |
3.2 霉菌的危害 | 第22-24页 |
3.2.1 对饲料的危害 | 第22-23页 |
3.2.1.1 降低饲料的适口性 | 第22页 |
3.2.1.2 降低饲料的营养价值 | 第22-23页 |
3.2.2 对动物的危害 | 第23-24页 |
3.2.2.1 影响动物生长发育 | 第23页 |
3.2.2.2 直接引起动物中毒 | 第23页 |
3.2.2.3 破坏机体免疫系统 | 第23-24页 |
3.2.2.4 引起霉菌病 | 第24页 |
3.3 饲料的防霉 | 第24-27页 |
3.3.1 防霉剂的作用机理 | 第24页 |
3.3.2 防霉剂的种类 | 第24-27页 |
3.3.2.1 山梨酸及山梨酸盐类 | 第25页 |
3.3.2.2 柠檬酸及柠檬酸盐类 | 第25页 |
3.3.2.3 丙酸及丙酸盐类 | 第25-26页 |
3.3.2.4 双乙酸钠 | 第26-27页 |
4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3页 |
试验一 乳酸菌发酵饲料营养特性的研究 | 第33-45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33-35页 |
1.1 培养基和菌种 | 第33-34页 |
1.2 仪器和设备 | 第34-35页 |
1.3 发酵饲料 | 第35页 |
1.4 发酵饲料的酸性及营养水平 | 第35页 |
1.5 发酵饲料中VFA的含量 | 第35页 |
1.6 发酵过程中乳酸菌以及大肠杆菌数量 | 第35页 |
1.7 统计分析 | 第35页 |
2 结果 | 第35-38页 |
2.1 乳酸菌发酵饲料的pH | 第35-36页 |
2.2 乳酸菌发酵饲料中乳酸菌数量 | 第36-37页 |
2.3 乳酸菌固态发酵对饲料营养指标的影响 | 第37页 |
2.4 乳酸菌发酵对饲料中乳酸菌和大肠杆菌含量的影响 | 第37-38页 |
2.5 乳酸菌发酵对饲料中VFA含量的影响 | 第38页 |
3 讨论 | 第38-40页 |
4 结论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5页 |
试验二 比较研究不同防霉剂对发酵饲料的防霉效果 | 第45-57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45-47页 |
1.1 试验材料 | 第45-46页 |
1.2 仪器和设备 | 第46页 |
1.3 试验方法 | 第46页 |
1.4 测定指标 | 第46-47页 |
1.4.1 饲料外观 | 第46页 |
1.4.2 饲料的pH值 | 第46页 |
1.4.3 饲料中乳酸的含量 | 第46页 |
1.4.4 饲料中乳酸菌和霉菌菌落计数 | 第46-47页 |
1.5 统计分析 | 第47页 |
2 试验结果 | 第47-52页 |
2.1 饲料的外观变化 | 第47-48页 |
2.1.1 在非密封条件下饲料的外观变化 | 第47-48页 |
2.1.2 在密封条件下饲料外观变化 | 第48页 |
2.2 双乙酸钠和丙酸钙添加量梯度 | 第48-49页 |
2.3 发酵饲料乳酸菌菌落计数 | 第49-50页 |
2.4 发酵饲料中的乳酸含量 | 第50页 |
2.5 发酵饲料的pH值 | 第50-51页 |
2.6 发酵饲料中霉菌菌落计数 | 第51-52页 |
3 讨论 | 第52-53页 |
4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试验三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和肠道健康的影响 | 第57-71页 |
1 材料与方法 | 第58-59页 |
1.1 试验动物及分组 | 第58页 |
1.2 饲养管理 | 第58页 |
1.3 试验日粮 | 第58页 |
1.4 样品采集 | 第58-59页 |
1.4.1 粪样采集 | 第58页 |
1.4.2 消化道组织和内容物的采集 | 第58-59页 |
2 指标测定 | 第59-60页 |
2.1 生长性能指标 | 第59页 |
2.2 免疫器官指数 | 第59页 |
2.3 胃肠道食糜pH | 第59页 |
2.4 回肠和结肠内容物VFA含量 | 第59页 |
2.5 空肠和回肠绒毛形态 | 第59页 |
2.6 粪便中乳酸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数量 | 第59-60页 |
3 统计分析 | 第60页 |
4 结果 | 第60-63页 |
4.1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 第60页 |
4.2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免疫器官的影响 | 第60-61页 |
4.3 发酵饲料对仔猪胃肠道食糜pH的影响 | 第61-62页 |
4.4 发酵饲料对仔猪回肠和结肠食糜VFA含量的影响 | 第62页 |
4.5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小肠绒毛形态的影响 | 第62-63页 |
4.6 乳酸菌发酵饲料对仔猪粪便微生物的影响 | 第63页 |
5 讨论 | 第63-65页 |
6 结论 | 第65-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 第71-73页 |
全文结论 | 第71页 |
创新点 | 第71-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