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7-15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7页 |
1.1.1 政府对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 | 第7页 |
1.2 选题的意义 | 第7-8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7-8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8页 |
1.3 文献综述 | 第8-11页 |
1.3.1 国外对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3.2 国内对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4.研究目的及内容 | 第11-12页 |
1.4.1 研究目标 | 第11页 |
1.4.2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第11-12页 |
1.4.3 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 第12页 |
1.5 主要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5.1 研究思路 | 第12-13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6 主要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7 可行性分析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安全教育 | 第15-19页 |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5-17页 |
2.1.1 安全 | 第15页 |
2.1.2 安全教育 | 第15-16页 |
2.1.3 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 | 第16-17页 |
2.2 安全教育的理论基础 | 第17-19页 |
2.2.1 生命教育理论 | 第17页 |
2.2.2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 第17页 |
2.2.3 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及政策 | 第17-19页 |
第三章 崇义县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及原因探析 | 第19-30页 |
3.1 崇义县和崇义县农村小学的基本情况 | 第19页 |
3.2 崇义县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9-20页 |
3.2.1 调查设计 | 第19页 |
3.2.2 调查问卷的编制和修订 | 第19-20页 |
3.3 对崇义县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现状分析 | 第20-27页 |
3.3.1 对安全教育的认知存在不足 | 第20-23页 |
3.3.2 安全教育的时间存在不确定性 | 第23-24页 |
3.3.3 安全教育的教材稀缺,内容狭隘 | 第24-25页 |
3.3.4 安全教育的师资队伍薄弱,教授途径较为简单 | 第25-26页 |
3.3.5 安全教育的效果不理想 | 第26-27页 |
3.4 对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原因探析 | 第27-30页 |
3.4.1 学校、家庭、社会忽视小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 第27-28页 |
3.4.2 对小学生安全教育的投入不足 | 第28页 |
3.4.3 缺乏专业的小学生安全教育师资力量 | 第28页 |
3.4.4 小学生自身原因 | 第28-29页 |
3.4.5 家庭、社会与学校对小学生的安全教育未形成合力 | 第29-30页 |
第四章 加强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的对策和措施 | 第30-35页 |
4.1 小学生个人安全意识的培养 | 第30页 |
4.2 家庭安全教育 | 第30-31页 |
4.2.1 重视安全教育,树立孩子全面发展的理念 | 第30页 |
4.2.2 家长以身作则,发挥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 | 第30-31页 |
4.3 社会安全教育 | 第31-32页 |
4.3.1 政府部门加大投入,更新学校安全教育设施 | 第31页 |
4.3.2 利用社会力量,提高教育的可持续性 | 第31-32页 |
4.3.3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 第32页 |
4.4 打造以学校为本的安全教育模式 | 第32-33页 |
4.4.1 学校搭建安全教育平台 | 第32页 |
4.4.2 学校给予家庭安全教育指导 | 第32-33页 |
4.4.3 学校安全教育应当社会化 | 第33页 |
4.5 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农村小学生安全教育合作模式 | 第33-35页 |
4.5.1 学校安全教育与家庭安全教育合作。 | 第33页 |
4.5.2 学校安全教育与社会安全教育合作 | 第33页 |
4.5.3 家庭安全教育与社会安全教育合作 | 第33-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附录一 | 第39-41页 |
附录二 | 第41-43页 |
附录三 | 第43-44页 |
后记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