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研究的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13页 |
1.2.1 研究的目的 | 第12-13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3页 |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 | 第13-15页 |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的相关综述 | 第15-18页 |
2.1 国内的研究 | 第15-16页 |
2.2 国外的研究 | 第16-18页 |
第三章 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关系 | 第18-21页 |
3.1 农民专业合作社要求农村合作金融提供金融供给 | 第18-19页 |
3.2 在农民专业合作社内部开展农村合作金融 | 第19页 |
3.3 农村合作金融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良性可持续发展 | 第19-21页 |
第四章 其他国家或地区合作金融的比较 | 第21-31页 |
4.1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 | 第21-23页 |
4.1.1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的构成 | 第21-22页 |
4.1.2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 | 第22页 |
4.1.3 德国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 | 第22-23页 |
4.2 日本农村合作金融 | 第23-25页 |
4.2.1 日本农协(合作金融)的构成 | 第23-24页 |
4.2.2 日本农协的特点 | 第24页 |
4.2.3 日本农协的监管 | 第24-25页 |
4.3 韩国农村合作金融 | 第25-26页 |
4.3.1 韩国农协(合作金融)的构成 | 第25页 |
4.3.2 韩国农协的特点 | 第25-26页 |
4.3.3 韩国农协的监管 | 第26页 |
4.4 我国台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 | 第26-28页 |
4.4.1 我国台湾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的构成 | 第27页 |
4.4.2 台湾农村合作金融的特点 | 第27页 |
4.4.3 台湾农村合作金融的监管 | 第27-28页 |
4.5 各国、地区农村合作金融发展特征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1页 |
4.5.1 各国、地区农村合作金融的共同点 | 第28-29页 |
4.5.2 对新时期我国改革发展农村合作金融的启示 | 第29-31页 |
第五章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现状 | 第31-37页 |
5.1 我国农村合作金融的主要形式 | 第31-34页 |
5.1.1 农村信用社 | 第31-32页 |
5.1.2 农村合作银行 | 第32页 |
5.1.3 非正规的农村合作金融 | 第32-34页 |
5.2 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 第34-37页 |
5.2.1 建国前的合作化发展 | 第34-35页 |
5.2.2 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改前的合作化发展 | 第35页 |
5.2.3 改革开放后的合作化发展 | 第35-36页 |
5.2.4 二十一世纪的合作化发展 | 第36-37页 |
第六章 荣成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 | 第37-43页 |
6.1 荣成市农村合作金融的发展 | 第37-41页 |
6.1.1 农村信用社改革 | 第37-38页 |
6.1.2 村镇银行及民间资本的发展 | 第38-39页 |
6.1.3 官办非正规农村金融互助 | 第39-40页 |
6.1.4 农村信用体系建设 | 第40-41页 |
6.2 荣成市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SWOT分析 | 第41-43页 |
6.2.1 优势分析 | 第41页 |
6.2.2 劣势分析 | 第41-42页 |
6.2.3 机会分析 | 第42页 |
6.2.4 风险分析 | 第42-43页 |
第七章 荣成市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实案例 | 第43-61页 |
7.1 问卷调查 | 第43-47页 |
7.1.1 问卷调查设计 | 第43页 |
7.1.2 问卷样本情况 | 第43页 |
7.1.3 走访调研流程 | 第43-44页 |
7.1.4 调研结果 | 第44-47页 |
7.2 合作金融助推荣成市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案例 | 第47-56页 |
7.2.1 荣成市北和春茶叶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金融发展模式 | 第47-51页 |
7.2.2 荣成市虎山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金融发展模式 | 第51-54页 |
7.2.3 荣成市永鑫苹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合作金融发展模式 | 第54-55页 |
7.2.4 荣成市三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融资发展道路对比 | 第55-56页 |
7.3 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问题 | 第56-61页 |
7.3.1 农村合作金融存在的问题 | 第56-58页 |
7.3.2 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 | 第58页 |
7.3.3 农村合作金融促进合作社发展存在问题的原因 | 第58-61页 |
第八章 总结和建议 | 第61-65页 |
8.1 总结 | 第61页 |
8.2 政策建议 | 第61-63页 |
8.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 第63-65页 |
参考文献 | 第65-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68-70页 |
附表:调查问卷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