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风险案例分析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3页 |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 第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9-11页 |
1.2.1 关于城镇化基金的风险研究 | 第9-10页 |
1.2.2 关于结构化金融产品的风险研究 | 第10-11页 |
1.2.3 关于房地产开发项目的风险研究 | 第11页 |
1.3 研究方法和基本思路 | 第11-13页 |
1.3.1 研究方法 | 第11页 |
1.3.2 基本思路 | 第11-13页 |
2 我国城镇化基金的基本现状 | 第13-17页 |
2.1 我国当前城镇化的发展水平 | 第13页 |
2.2 我国当前城镇化基金的开展规模及地域分布 | 第13-14页 |
2.3 我国当前城镇化基金的融资模式 | 第14-15页 |
2.3.1 成立城镇化建设母基金 | 第14-15页 |
2.3.2 基金与政府项目对接 | 第15页 |
2.4 我国当前城镇化基金的组织形式 | 第15-17页 |
2.4.1 有限合伙型基金 | 第15页 |
2.4.2 契约型基金 | 第15-17页 |
3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的基本情况 | 第17-24页 |
3.1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的项目介绍 | 第17-19页 |
3.1.1 背景说明 | 第17-18页 |
3.1.2 设立过程说明 | 第18-19页 |
3.2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的产品设计 | 第19-22页 |
3.2.1 业务当事人的主要角色及名称 | 第19页 |
3.2.2 产品交易结构设计 | 第19-22页 |
3.3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的退出方案 | 第22页 |
3.3.1 正常退出 | 第22页 |
3.3.2 非正常退出 | 第22页 |
3.4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的收益分析 | 第22-23页 |
3.4.1 南沙区政府收益分析 | 第22-23页 |
3.4.2 D村收益分析 | 第23页 |
3.4.3 项目方收益分析 | 第23页 |
3.5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的特点及政策优势 | 第23-24页 |
4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存在的风险及原因分析 | 第24-37页 |
4.1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存在的风险 | 第24-30页 |
4.1.1 实际控制人风险 | 第24页 |
4.1.2 抵押贷款风险 | 第24-26页 |
4.1.3 项目方经营管理风险 | 第26-27页 |
4.1.4 项目监管方信用风险 | 第27页 |
4.1.5 项目偿债风险 | 第27-30页 |
4.2 新邑城镇化基金1号存在风险的原因分析 | 第30-37页 |
4.2.1 城镇化基金法律保障体系不完善 | 第30页 |
4.2.2 城镇化基金项目方准入门槛较低 | 第30-31页 |
4.2.3 担保力度较弱 | 第31页 |
4.2.4 基金管理架构不完善 | 第31-32页 |
4.2.5 房地产市场的不稳定性 | 第32-37页 |
5 城镇化基金的风险防范建议 | 第37-41页 |
5.1 完善城镇化基金相关法律政策 | 第37页 |
5.2 重视对项目方的尽职调查 | 第37-38页 |
5.2.1 借助专业中介机构进行评估审查 | 第37-38页 |
5.2.2 征信调查和信用风险评估 | 第38页 |
5.3 增加城镇化基金项目的担保额度 | 第38页 |
5.4 改进城镇化基金产品的交易结构 | 第38-39页 |
5.5 加强对项目公司的实际控制能力 | 第39-40页 |
5.5.1 改组项目公司管理团队 | 第39页 |
5.5.2 进行严格的经营监督 | 第39页 |
5.5.3 进行密切的财务监管 | 第39-40页 |
5.6 优化房地产销售策略 | 第40-41页 |
5.6.1 聘请专业的销售团队 | 第40页 |
5.6.2 制定灵活的销售策略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致谢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