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1 绪论 | 第8-15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研究背景 | 第8页 |
·研究意义 | 第8-9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国外关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国内关于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研究综述 | 第10-11页 |
·关于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研究述评 | 第12-13页 |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3-15页 |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论文框架结构 | 第14-15页 |
2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及其动力机制分析 | 第15-20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5-17页 |
·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延伸 | 第15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 第15-16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16-17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和特征 | 第17-20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的内涵及特征 | 第17-18页 |
·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动力机制研究的必要性 | 第18-20页 |
3 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 | 第20-28页 |
·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现实基础 | 第20-22页 |
·高等教育发展整体规模较大 | 第20-21页 |
·高校重点学科建设水准较高 | 第21页 |
·高层次人才储备和培养优势明显 | 第21页 |
·科技发展能力居于全国前列 | 第21-22页 |
·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现实问题 | 第22-28页 |
·"穷省办大教育"特征明显 | 第22-24页 |
·高校学科设置结构不协调 | 第24页 |
·师资"瓶颈"尚未彻底破解 | 第24-25页 |
·教育资源分布二元结构明显 | 第25-26页 |
·人才资源容纳力亟待提升 | 第26-28页 |
4 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分析 | 第28-39页 |
·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外部动力分析 | 第29-32页 |
·科技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迫切需求 | 第29-30页 |
·旺盛的高等教育消费需求 | 第30页 |
·人才市场需求日趋多样化 | 第30-31页 |
·社会发展特定阶段推动高等教育创新 | 第31页 |
·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和资金保障 | 第31-32页 |
·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内部动力分析 | 第32-39页 |
·学科建设与学科带头人的驱动力 | 第32-33页 |
·先进教育理念的导向作用 | 第33-34页 |
·校园文化的三重作用力 | 第34-35页 |
·高校招生规模调整带来的变革 | 第35-36页 |
·校际竞争与合作共赢 | 第36-39页 |
5 优化陕西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 第39-53页 |
·优化动力机制的基本原则 | 第39-40页 |
·持续发展原则 | 第39页 |
·超前发展原则 | 第39页 |
·协调发展原则 | 第39页 |
·系统发展原则 | 第39-40页 |
·优化保障性动力机制 | 第40-43页 |
·政策保障 | 第40-41页 |
·资金保障 | 第41-42页 |
·师资保障 | 第42-43页 |
·优化需求性动力机制 | 第43-46页 |
·教育消费需求 | 第43-45页 |
·毕业生就业需求 | 第45页 |
·科技要素需求 | 第45-46页 |
·优化导向性动力机制 | 第46-49页 |
·教育观念导向 | 第46-47页 |
·制度文化导向 | 第47-48页 |
·结构调整导向 | 第48-49页 |
·优化激励性动力机制 | 第49-53页 |
·学术评价激励 | 第49-50页 |
·人才管理激励 | 第50-53页 |
结论 | 第53-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获科研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