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绪论 | 第7-15页 |
1.1 文献综述 | 第7-14页 |
1.1.1 相关概念 | 第7-9页 |
1.1.2 相关研究 | 第9-14页 |
1.2 问题提出 | 第14-15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第2章 研究设计 | 第15-16页 |
2.1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2.3 论文框架 | 第16页 |
第3章 研究过程 | 第16-35页 |
3.1 确定编码标准 | 第16-21页 |
3.1.1 确定内容主题和认知水平维度 | 第16-17页 |
3.1.2 对“课程标准”的编码 | 第17-21页 |
3.2 编码结果及数据统计说明 | 第21-24页 |
3.2.1 课程标准的编码结果统计说明 | 第21-22页 |
3.2.2 鲁科版教科书的编码结果统计说明 | 第22-23页 |
3.2.3 人教版教科书的编码结果统计说明 | 第23-24页 |
3.3 P值的计算 | 第24-25页 |
3.3.1 临界值P | 第24-25页 |
3.3.2 一致性指数P’ | 第25页 |
3.4 两版本教科书与“课程标准”之间的一致性分析 | 第25-35页 |
3.4.1 基于曲面图分析 | 第25-28页 |
3.4.2 基于柱形图分析 | 第28-35页 |
第4章 结论、反思与建议 | 第35-40页 |
4.1 结论 | 第35-36页 |
4.2 反思与讨论 | 第36-37页 |
4.3 问题与建议 | 第37-40页 |
4.3.1 完善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 第37-38页 |
4.3.2 编制更科学实用的教科书 | 第38-40页 |
附录1 | 第40-42页 |
附录2 | 第42-44页 |
附录3 | 第44-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0-51页 |
致谢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