淄博市中心城区交通信号控制策略及实施方法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1.1 淄博市中心城区交通发展现状 | 第10页 |
1.1.2 信号控制策略对交通拥挤问题的影响分析 | 第10-11页 |
1.1.3 解决对策 | 第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1 国内设置依据 | 第11-12页 |
1.2.2 国外设置依据 | 第12-13页 |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3-14页 |
1.4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 第14-16页 |
第二章 淄博市中心城区交通特征调查及分析 | 第16-25页 |
2.1 调查方案 | 第16-19页 |
2.1.1 调查目的 | 第16页 |
2.1.2 调查范围 | 第16-17页 |
2.1.3 调查内容 | 第17页 |
2.1.4 调查计划 | 第17-19页 |
2.2 中心城区交通需求特征 | 第19-21页 |
2.2.1 时间分布特征 | 第19-20页 |
2.2.2 空间分布特征 | 第20-21页 |
2.3 中心城区交通问题诊断 | 第21-24页 |
2.3.1 交通参与者方面的问题 | 第21-22页 |
2.3.2 交通管理问题 | 第22-23页 |
2.3.3 交通信号控制存在的问题 | 第23-24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24-25页 |
第三章 中心城区交通信号控制策略设计 | 第25-41页 |
3.1 控制策略设计 | 第25-26页 |
3.1.1 高峰期 | 第25-26页 |
3.1.2 平峰期 | 第26页 |
3.1.3 低峰期 | 第26页 |
3.2 区域限流控制实施方法 | 第26-30页 |
3.2.1 控制区域界定 | 第27页 |
3.2.2 区域状态检测交叉口饱和度 | 第27-28页 |
3.2.3 边界绿信比 | 第28-30页 |
3.3 干线绿波协调控制实施方法 | 第30-31页 |
3.3.1 时间距离图 | 第30页 |
3.3.2 所需数据 | 第30-31页 |
3.3.3 参数计算 | 第31页 |
3.4 瓶颈疏解控制实施方法 | 第31-33页 |
3.4.1 触发条件 | 第31-32页 |
3.4.2 优化最小绿 | 第32-33页 |
3.4.3 过渡方案 | 第33页 |
3.5 多时段优化控制实施方法 | 第33-37页 |
3.5.1 控制流程 | 第33-35页 |
3.5.2 时段划分 | 第35页 |
3.5.3 关键相位 | 第35-36页 |
3.5.4 参数计算 | 第36-37页 |
3.6 感应控制实施方法 | 第37-40页 |
3.6.1 控制原理 | 第37-38页 |
3.6.2 基本参数 | 第38-39页 |
3.6.3 控制流程 | 第39-40页 |
3.7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四章 中心城区信号控制方案设计 | 第41-64页 |
4.1 区域限流控制方案设计 | 第41-49页 |
4.1.1 控制区域 | 第41-42页 |
4.1.2 状态检测 | 第42-47页 |
4.1.3 边界控制 | 第47-49页 |
4.2 干线绿波协调方案设计 | 第49-53页 |
4.2.1 数据收集 | 第50-51页 |
4.2.2 交叉口配时优化 | 第51页 |
4.2.3 公共周期及相位差 | 第51-53页 |
4.3 瓶颈疏解控制方案设计 | 第53-57页 |
4.3.1 数据收集 | 第54-56页 |
4.3.2 优化最小绿 | 第56-57页 |
4.4 单点控制方案优化 | 第57-60页 |
4.4.1 多方案时段划分 | 第57-58页 |
4.4.2 相位方案设计 | 第58-59页 |
4.4.3 控制参数计算 | 第59-60页 |
4.5 配时参数软件 | 第60-63页 |
4.5.1 现行方案下载 | 第61-62页 |
4.5.2 特征参数设置 | 第62-63页 |
4.6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五章 中心城区信号控制策略实施效果评价 | 第64-73页 |
5.1 评价指标 | 第64-65页 |
5.2 高峰期效果评价 | 第65-67页 |
5.3 平峰期效果评价 | 第67-71页 |
5.3.1 路段行程时间 | 第67-68页 |
5.3.2 停车次数 | 第68-69页 |
5.3.3 排队长度 | 第69-71页 |
5.4 低峰期效果评价 | 第71-72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72-73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总结 | 第73-74页 |
6.2 展望 | 第74-75页 |
参考文献 | 第75-79页 |
在校期间获得的荣誉及参与的课题与发表的论文 | 第79-80页 |
致谢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