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第1章 前言 | 第8-14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第2章 QDII相关理论综述 | 第14-18页 |
·资本账户对外开放理论 | 第14-15页 |
·国际资本流动理论 | 第15-16页 |
·资产组合理论 | 第16页 |
·QDII 制度及相关概念 | 第16-18页 |
·QDII 制度的定义 | 第16页 |
·QDII 制度的核心问题 | 第16-18页 |
第3章 韩国与台湾地区QDII制度及其实践经验借鉴 | 第18-20页 |
·韩国QDII 制度 | 第18页 |
·韩国实施QDII 制度背景 | 第18页 |
·QDII 制度实施效果 | 第18页 |
·台湾QDII 制度 | 第18页 |
·台湾QDII 制度演进 | 第18页 |
·台湾QDII 制度实施的效果 | 第18页 |
·韩国和台湾QDII 制度实践启示 | 第18-20页 |
第4章 我国QDII制度发展现状及其绩效分析 | 第20-36页 |
·我国资本市场开放的阶段性 | 第20-21页 |
·QDII 制度发展历程 | 第21-23页 |
·QDII 在我国发展现状 | 第23-29页 |
·QDII 机构核准情况 | 第23-24页 |
·QDII 产品发行情况 | 第24页 |
·QDII 境外投资工具和产品介绍 | 第24-25页 |
·QDII 业务的模式与流程 | 第25-29页 |
·QDII 基金绩效分析 | 第29-36页 |
第5章 我国QDII制度发展问题分析 | 第36-42页 |
·证券监管问题 | 第36-37页 |
·合格投资者中的“合格”界定模糊 | 第36页 |
·QDII 信息披露制度不健全 | 第36页 |
·金融业监管格局受冲击 | 第36页 |
·QDII 监管制度内容缺失 | 第36-37页 |
·证券监管国际合作机制不完善 | 第37页 |
·风险问题 | 第37-38页 |
·汇率风险 | 第37页 |
·市场风险 | 第37-38页 |
·利率风险 | 第38页 |
·QDII 产品问题 | 第38-40页 |
·产品收益率低 | 第38-39页 |
·产品信息披露欠缺 | 第39页 |
·基金产品资产配置单 | 第39-40页 |
·机构投资者竞争能力问题 | 第40-41页 |
·识别境外资本市场风险的能力薄弱 | 第40页 |
·资产管理专业人才的缺乏 | 第40-41页 |
·QDII 机构缺乏投资管理能力 | 第41页 |
·投资者风险意识问题 | 第41-42页 |
·投资者缺乏经验 | 第41页 |
·投资者投资盲目 | 第41-42页 |
第6章 完善我国QDII制度发展对策 | 第42-49页 |
·政府与监管部门的监管策略 | 第42-43页 |
·完善QDII 制度法律监管体系 | 第42页 |
·做好QDII 操作层面的制度安排 | 第42页 |
·进一步深化利率和汇率制度的市场化改革 | 第42-43页 |
·建立外汇风险监测预警和防范化解机制 | 第43页 |
·加强我国QDII 监管的国际合作 | 第43页 |
·建立QDII 投资者保护资金制度 | 第43页 |
·机构投资者的应对策略 | 第43-45页 |
·完善产品设计 | 第43-44页 |
·把握投资时机 | 第44页 |
·积极培养国际型金融投资人才 | 第44-45页 |
·加强产品信息披露 | 第45页 |
·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 | 第45页 |
·投资者避免投资风险的应对策略 | 第45-46页 |
·明确投资风格 | 第45页 |
·明辨产品类型 | 第45页 |
·明了信息披露 | 第45-46页 |
·全球化配置资产策略 | 第46-49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52-53页 |
致谢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