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前言 | 第8-14页 |
一、研究背景 | 第8-9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页 |
(二) 国内研究现状 | 第9-12页 |
三、研究目的 | 第12-14页 |
(一) 加强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传播作用 | 第12页 |
(二) 探索新媒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运用规律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相关概念阐述及研究意义 | 第14-18页 |
一、相关概念阐述 | 第14-16页 |
(一) 新媒体的概念阐述 | 第14-15页 |
(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涵 | 第15-16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6-18页 |
(一) 实现伟大民族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需要 | 第16-17页 |
(二) 加强社会主义人才培养的迫切需求 | 第17-18页 |
第二章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现状调查及存在的问题 | 第18-27页 |
一、调查问卷数据来源与设计 | 第18-20页 |
(一) 数据来源与抽样方法 | 第18-19页 |
(二) 调查问卷设计 | 第19页 |
(三) 统计分析 | 第19-20页 |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所产生的促进作用 | 第20-22页 |
(一) 新媒体信息共享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思路 | 第20-21页 |
(二) 新媒体信息互动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途径 | 第21页 |
(三) 新媒体空间虚拟性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提供新平台 | 第21-22页 |
三、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存在的问题 | 第22-27页 |
(一) 新媒体信息内容的良莠不齐影响大学生的价值观养成 | 第22-23页 |
(二) 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性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 第23-24页 |
(三) 新媒体环境的复杂性带来大学生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问题 | 第24-26页 |
(四) 新媒体发展的即时性对高校网络交流平台建设带来的挑战 | 第26-27页 |
第三章 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对策 | 第27-36页 |
一、正确认识新媒体生态环境,宏观把握“舆论场” | 第27-28页 |
(一) 新媒体生态环境中主客体具有信息制造者与消费者的双重身份 | 第27页 |
(二) 新媒体生态环境的双面性对主客体的辨别能力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 第27-28页 |
二、结合大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心理实际,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四化教育” | 第28-29页 |
三、完善新媒体监管法律法规,营造和谐社会环境 | 第29-30页 |
(一) 完善新媒体环境的法规建设 | 第29页 |
(二) 维护新媒体系统的运行安全 | 第29-30页 |
四、构建新媒体教育常态机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 第30-32页 |
(一) 把握新媒体传播特点,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效性 | 第30-31页 |
(二) 利用新媒体互动性优势,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手段多元化 | 第31页 |
(三) 加强大学生自我主导,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 第31-32页 |
五、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网络话语权,建立高校联动的新媒体学习体系 | 第32-36页 |
(一) 利用新媒体优势特性,优化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方式 | 第32-33页 |
(二) 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权引导,完善新媒体教育机制 | 第33-36页 |
结语 | 第36-37页 |
致谢 | 第37-38页 |
参考文献 | 第38-41页 |
附录一 | 第41-45页 |
附录二 | 第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