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1 绪论 | 第7-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7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7-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11页 |
1.4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11-12页 |
2 教会大学产生的背景及原因 | 第12-16页 |
2.1 教会大学产生的背景 | 第12-13页 |
2.2 教会大学产生的原因 | 第13-16页 |
2.2.1 传教士传教的需要 | 第13-14页 |
2.2.2 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环境的推动 | 第14-16页 |
3 教会大学的发展历程及典型代表 | 第16-27页 |
3.1 教会大学的发展与阶段特征 | 第16-24页 |
3.1.1 教会高等教育兴办与早期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第16-19页 |
3.1.2 教会大学的兴盛(20世纪初到20世纪30年代) | 第19-22页 |
3.1.3 教会大学走向衰亡时期(20世纪30年代到50年代) | 第22-24页 |
3.2 典型的教会大学代表——以圣约翰大学和燕京大学为例 | 第24-27页 |
3.2.1 圣约翰大学的发展轨迹 | 第24-25页 |
3.2.2 燕京大学的发展轨迹 | 第25-27页 |
4 中国教会大学的办学特点 | 第27-39页 |
4.1 教会大学的管理机构 | 第27-32页 |
4.1.1 参与教会大学管理的外部力量 | 第27-29页 |
4.1.2 教会大学的内部管理体制 | 第29-32页 |
4.2 教会大学的校园文化建设 | 第32-34页 |
4.2.1 校园环境的优化 | 第32-33页 |
4.2.2 学生多样化的学习生活 | 第33-34页 |
4.3 教会大学师资 | 第34-35页 |
4.3.1 注重对国内外高素质人才的吸纳 | 第34-35页 |
4.3.2 重视师资队伍建设 | 第35页 |
4.4 教会大学的课程设置 | 第35-37页 |
4.4.1 教会学校早期 | 第35页 |
4.4.2 教会大学发展时期 | 第35-37页 |
4.5 倡导社会教育,鼓励学生接触社会 | 第37-39页 |
5 教会大学对现代高等教育的启示 | 第39-46页 |
5.1 重视教育教学实践,开展社会教育 | 第39-40页 |
5.2 不求办学规模,创办大学自身发展特色 | 第40-41页 |
5.3 实行行政权力、学术权力并重的内部管理体制 | 第41-42页 |
5.4 彰显大学自身优势,提升国内大学国际竞争力 | 第42-44页 |
5.5 重视师资建设,重视师生关系 | 第44-46页 |
结语 | 第46-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著)及科研情况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