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引言 | 第11-13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3-25页 |
1.1 ASD的预期加工障碍 | 第13-14页 |
1.2 ASD预期障碍的相关理论 | 第14-18页 |
1.2.1 心理理论缺失 | 第14-15页 |
1.2.2 极端男性大脑理论 | 第15页 |
1.2.3 紧张世界理论 | 第15-16页 |
1.2.4 “碎镜”理论 | 第16-17页 |
1.2.5 经验-预期理论 | 第17-18页 |
1.2.6 弱中央统合理论 | 第18页 |
1.3 ASD视觉面孔的加工障碍 | 第18-20页 |
1.4 ASD的情绪面孔加工障碍 | 第20-21页 |
1.5 问题提出 | 第21-23页 |
1.6 研究假设 | 第23-25页 |
第2章 ASD儿童对面孔位置的视觉预期 | 第25-35页 |
2.1 研究目的 | 第25页 |
2.2 研究方法 | 第25-28页 |
2.2.1 被试 | 第25-26页 |
2.2.2 仪器 | 第26页 |
2.2.3 实验材料 | 第26-27页 |
2.2.4 实验设计 | 第27页 |
2.2.5 实验程序 | 第27-28页 |
2.2.6 分析指标 | 第28页 |
2.3 结果 | 第28-32页 |
2.3.1 两组儿童对整张图片的观看时间 | 第28-29页 |
2.3.2 两组儿童对不同呈现方式下面孔的加工 | 第29-31页 |
2.3.3 两组儿童对人物面孔和Greeble的预期形成 | 第31-32页 |
2.4 讨论 | 第32-35页 |
2.4.1 ASD儿童对目标刺激的预期形成情况 | 第32-33页 |
2.4.2 ASD儿童对规律呈现目标刺激注视加工 | 第33-35页 |
第3章 ASD儿童对情绪面孔位置的视觉预期 | 第35-43页 |
3.1 研究目的 | 第35页 |
3.2 研究方法 | 第35-37页 |
3.2.1 被试 | 第35-36页 |
3.2.2 仪器 | 第36页 |
3.2.3 实验材料 | 第36-37页 |
3.2.4 实验设计 | 第37页 |
3.2.5 实验程序 | 第37页 |
3.2.6 分析指标 | 第37页 |
3.3 结果 | 第37-41页 |
3.3.1 两组儿童对整张图片的注视时间 | 第37-38页 |
3.3.2 两组儿童对不同呈现方式下情绪面孔的加工 | 第38-40页 |
3.3.3 两组儿童对高兴和恐惧面孔的预期形成 | 第40-41页 |
3.4 讨论 | 第41-43页 |
3.4.1 ASD儿童对情绪面孔的预期形成情况 | 第41-42页 |
3.4.2 对规律呈现情绪面孔的注视加工 | 第42-43页 |
第4章 总讨论 | 第43-49页 |
4.1 ASD者对面孔视觉预期的形成 | 第43-44页 |
4.2 视觉预期对ASD者注意分配的影响 | 第44-45页 |
4.3 ASD儿童视觉预期与自上而下加工困难 | 第45-46页 |
4.4 对ASD者诊治的启示 | 第46-49页 |
第5章 总结论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67页 |
附录 | 第67-73页 |
附录 1: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Ⅲ) | 第67-69页 |
附录 2: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部分条目举例) | 第69-72页 |
附录 3:自闭症儿童行为量表(ABC)(部分条目举例) | 第72-73页 |
致谢 | 第73-7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7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