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 第10-14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4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7-20页 |
2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的原理 | 第20-32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传统角位移传感器结构和原理 | 第20-22页 |
2.3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结构和测量原理 | 第22-24页 |
2.3.1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的结构 | 第22-23页 |
2.3.2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的测量原理 | 第23-24页 |
2.4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数学模型分析 | 第24-26页 |
2.4.1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感应信号分析 | 第24-25页 |
2.4.2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耦合面积的变化 | 第25-26页 |
2.5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多读数头的构建 | 第26-29页 |
2.5.1 多读数头传感器前期研究 | 第26-27页 |
2.5.2 多读数头构建方式 | 第27-29页 |
2.6 传统传感器和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误差特征分析 | 第29-32页 |
2.6.1 旋转变压器误差特征 | 第29-30页 |
2.6.2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误差特征分析 | 第30-32页 |
3 传感器电磁场有限元分析 | 第32-44页 |
3.1 引言 | 第32页 |
3.2 有限元分析原理 | 第32-34页 |
3.3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建模 | 第34-35页 |
3.4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有限元计算 | 第35-39页 |
3.4.1 有限元 3D建模 | 第35-36页 |
3.4.2 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36页 |
3.4.3 有限元网格剖分 | 第36-37页 |
3.4.4 传感器磁链分析 | 第37-38页 |
3.4.5 输出电势波形分析 | 第38-39页 |
3.5 传感器模型优化比较分析 | 第39-44页 |
3.5.1 旋转变压器仿真分析 | 第39-40页 |
3.5.2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仿真分析 | 第40-41页 |
3.5.3 等差相位构建的多读数头传感器模型优化 | 第41-44页 |
4 传感器误差建模和补偿 | 第44-56页 |
4.1 引言 | 第44页 |
4.2 传感器误差来源 | 第44-48页 |
4.2.1 传感器误差组成 | 第44-45页 |
4.2.2 传感器零位误差 | 第45-47页 |
4.2.3 传感器细分误差 | 第47-48页 |
4.3 传感器误差分类建模 | 第48-51页 |
4.3.1 传感器各项误差建模 | 第48-50页 |
4.3.2 误差分类消除建模 | 第50-51页 |
4.4 传感器误差在线辨识模型 | 第51-53页 |
4.4.1 两个读数头辨识误差参数的方法 | 第51-52页 |
4.4.2 误差自修正模型 | 第52-53页 |
4.5 传感器误差解算模型 | 第53-56页 |
5 传感器动态测量系统的实验研究 | 第56-64页 |
5.1 引言 | 第56页 |
5.2 传感器实验平台搭建 | 第56-59页 |
5.2.1 实验转台的设计和安装 | 第57-58页 |
5.2.2 数控转台PMAC参数调节 | 第58-59页 |
5.3 数据采集稳定性测试 | 第59-60页 |
5.4 传感器原理验证 | 第60-62页 |
5.4.1 传感器激励和感应信号产生 | 第60-61页 |
5.4.2 传感器动态数据采集 | 第61-62页 |
5.5 误差在线补偿模型效果验证 | 第62-64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总结 | 第64-65页 |
6.2 展望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