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常用外国语论文--英语论文--写作、修辞论文--翻译论文

从《爱玛》三个中译本探究刘重德翻译观的演变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8-10页
    1.1 选题背景第8页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第8页
    1.3 研究方法第8-9页
    1.4 论文结构第9-10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10-12页
    2.1 关于刘重德学术成就的国内外研究第10页
    2.2 《爱玛》第10-12页
第三章 刘重德翻译观演变第12-27页
    3.1 早期翻译观第12-17页
        3.1.1 直译第12-13页
        3.1.2 刘重德——遵循原则,坚持直译第13页
        3.1.3 《爱玛》1949年译本分析第13-17页
    3.2 中晚期翻译观第17-21页
        3.2.1 意译第17-18页
        3.2.2 刘重德——超越自己,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第18页
        3.2.3 《爱玛》1982年译本分析第18-21页
    3.3 晚期翻译观第21-24页
        3.3.1 泰特勒与翻译三原则第21页
        3.3.2 严复与“信达雅”第21-22页
        3.3.3 “信达切”新三原则第22-24页
    3.4 译法不同,各具特色第24-27页
第四章 刘重德翻译观演变探究第27-30页
    4.1 刘重德翻译观演变原因探析第27-29页
        4.1.1 社会因素第27-28页
        4.1.2 个人因素第28-29页
    4.2 刘重德翻译观演变意义探析第29-30页
第五章 结语第30-32页
参考文献第32-34页
附录一 原文文本第34-42页
附录二 译文文本第42-51页
致谢第51-52页
个人简历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铁凝与樋口一叶作品中女性形象之比较
下一篇:论任范松文艺民族性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