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0 前言 | 第10-14页 |
·选题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相关研究综述 | 第10-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框架结构 | 第13页 |
·创新之处和不足 | 第13-14页 |
1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概念、内容和特点 | 第14-19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概念 | 第14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内容 | 第14-15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理论基础 | 第15-17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特点 | 第17-19页 |
2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产生背景和发展历程 | 第19-22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产生背景 | 第19-20页 |
·依法行政的法治背景 | 第19页 |
·城市发展水平的现实需要 | 第19页 |
·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需要 | 第19-20页 |
·保护公民权利的需要 | 第20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发展历程 | 第20-21页 |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取得的成效 | 第21-22页 |
3 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存在的缺陷 | 第22-30页 |
·制度缺陷 | 第22-23页 |
·执法制度依据不足,法律地位不明确 | 第22页 |
·责任追究制度不完善 | 第22页 |
·综合执法保障机制不健全 | 第22页 |
·缺乏监察监督的约束机制 | 第22-23页 |
·人员素质缺陷 | 第23-24页 |
·执法程序、手段缺陷 | 第24-25页 |
·随意执法,缺乏程序规范 | 第24页 |
·强于运动式执法,怠于平时执法 | 第24页 |
·缺乏行政强制执行权 | 第24-25页 |
·执法环境缺陷 | 第25-27页 |
·执法对象的特殊性带来执法困难 | 第25页 |
·各相关执法部门协调配合不够 | 第25-26页 |
·公众参与程度不高 | 第26页 |
·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脱离 | 第26-27页 |
·执法体制缺陷 | 第27-30页 |
·执法机构名称不规范 | 第27页 |
·执法建制不统一 | 第27页 |
·集中范围不统一 | 第27-28页 |
·执法职权划分不明或者交叉 | 第28-30页 |
4 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具体对策建议 | 第30-41页 |
·建立健全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法律体系 | 第30页 |
·建设高素质的职业化、规范化的城市管理执法队伍 | 第30-32页 |
·健全执法人员的准入制度 | 第31页 |
·强化思想素质基础建设 | 第31页 |
·加强管理,完善绩效考核 | 第31页 |
·提高业务能力和水平 | 第31-32页 |
·丰富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方式和手段 | 第32-34页 |
·优化执法方式 | 第32-33页 |
·严格按照程序执法 | 第33-34页 |
·建立科学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体制 | 第34-36页 |
·减少执法层次,下移执法重心 | 第34页 |
·加强相关执法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机制 | 第34-35页 |
·科学界定综合执法职责范围 | 第35页 |
·对"大部制"改革的启示 | 第35-36页 |
·加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外环境建设 | 第36-41页 |
·提供完备的城市管理综合执法保障机制 | 第37页 |
·完善公民参与机制 | 第37-38页 |
·促进城市管理、规划与建设的一体化 | 第38-39页 |
·健全城市管理综合执法的监督机制 | 第39-41页 |
5 实例分析:青岛市市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发展与变革 | 第41-45页 |
·青岛市市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基本情况 | 第41页 |
·青岛市市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法定职责 | 第41-42页 |
·当前制约市南区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主要因素 | 第42页 |
·青岛市市南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的改革创新 | 第42-45页 |
·创建"用心执法每一天"执法服务品牌 | 第42页 |
·大力推进数字化城管模式 | 第42-43页 |
·实现执法重心下移,建立"责、权、利"相一致的管理体制 | 第43-44页 |
·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各方利益关系 | 第44页 |
·加强队伍素质建设,切实发挥管理城管执法的主导作用 | 第44页 |
·创新工作思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 | 第44-45页 |
6 结语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