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0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2-15页 |
1.1.1 医德的培养是医学生教育的灵魂 | 第12-13页 |
1.1.2 现行医德教育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 | 第13-14页 |
1.1.3 医学模式转变推动现行的传统单一医德教育模式转型 | 第14-15页 |
1.2 国内外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 第15-19页 |
1.2.1 国外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 第15-17页 |
1.2.2 我国医德教育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1.3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第2章 医学道德教育概述 | 第20-27页 |
2.1 医学道德教育内涵 | 第20-23页 |
2.1.1 道德 | 第20页 |
2.1.2 医学道德 | 第20-22页 |
2.1.3 大学生道德教育与医学生医德教育 | 第22-23页 |
2.2 医学道德教育特点 | 第23-24页 |
2.2.1 专业性与综合性统一 | 第23页 |
2.2.2 整体性与层次性统一 | 第23-24页 |
2.2.3 长期性与渐进性统一 | 第24页 |
2.2.4 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 | 第24页 |
2.3 医德教育的重要意义 | 第24-27页 |
2.3.1 医德教育有利于提高医学生思想政治素质 | 第24-25页 |
2.3.2 医德教育有利于医学生职业角色定位 | 第25页 |
2.3.3 医德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 第25-27页 |
第3章 医学生医德教育现状调查 | 第27-40页 |
3.1 调查对象与方法 | 第27-28页 |
3.1.1 调查对象 | 第27页 |
3.1.2 调查工具和调查内容 | 第27页 |
3.1.3 资料收集方法 | 第27-28页 |
3.2 结果分析与讨论 | 第28-36页 |
3.2.1 基本信息 | 第28页 |
3.2.2 医学生医德现状调查 | 第28-32页 |
3.2.2.1 医学道德认知 | 第28-29页 |
3.2.2.2 医学道德情感 | 第29-31页 |
3.2.2.3 医学道德意志与行为 | 第31-32页 |
3.2.3 医学生医德教育情况调查 | 第32-35页 |
3.2.3.1 医德教育内容调查 | 第32-33页 |
3.2.3.2 医德教育模式满意度调查 | 第33-34页 |
3.2.3.3 医德教育师资调查 | 第34-35页 |
3.2.4 医学生医德修养状况调查 | 第35-36页 |
3.3 医德教育模式现存问题 | 第36-40页 |
3.3.1 医学院校对医德教育重要性认知不足,医德教育缺乏系统化、全程化 | 第36-37页 |
3.3.2 医德课程教育各环节均存在不同问题 | 第37-38页 |
3.3.3 医德师资队伍知识结构不合理 | 第38页 |
3.3.4 医学生对自身医德修养重视不足 | 第38-40页 |
第4章 开展全程式医德教育模式策略 | 第40-49页 |
4.1 调整医德教育理念,设定医德教育目标 | 第40-41页 |
4.2 遵从医德形成规律,完善医德教育内容 | 第41-44页 |
4.2.1 充分发挥显性课堂教育作用,打造优质课程群 | 第41-42页 |
4.2.2 开展形式多样的隐性课堂教育,丰富医德教育内容 | 第42-44页 |
4.3 注重分类指导,开展具有年级特色的医德教育 | 第44-46页 |
4.3.1 新生入学教育——医德教育认知启蒙 | 第44-45页 |
4.3.2 基础教育阶段——基础课程中医德教育的融合 | 第45-46页 |
4.3.3 临床实践阶段——医德教育的升华 | 第46页 |
4.4 重视医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 第46-48页 |
4.4.1 临床课教师 | 第46-47页 |
4.4.2 学生辅导员 | 第47页 |
4.4.3 医学人文课程授课教师 | 第47-48页 |
4.5 将医德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之中 | 第48-49页 |
第5章 结论 | 第49-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附录A | 第53-56页 |
作者简历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