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8页 |
1.1 问题的提出 | 第10页 |
1.2 研究的价值 | 第10-11页 |
1.2.1 研究拟解决的问题 | 第10-11页 |
1.2.2 研究的意义 | 第11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7页 |
1.3.1 关于数学文化的研究 | 第11-14页 |
1.3.2 关于教学策略的研究 | 第14-17页 |
1.4 研究方法与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1.4.2 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第2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8-28页 |
2.1 数学文化的含义 | 第18-20页 |
2.2 数学文化的特点 | 第20-22页 |
2.2.1 确定性 | 第20页 |
2.2.2 简洁性 | 第20页 |
2.2.3 美学性 | 第20-21页 |
2.2.4 历史性 | 第21页 |
2.2.5 教育性 | 第21-22页 |
2.3 教学策略概述 | 第22-24页 |
2.4 研究中用使用的其他理论 | 第24-28页 |
2.4.1 建构主义理论 | 第24-25页 |
2.4.2 人本主义理论 | 第25-28页 |
第3章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中应用的现状及其原因 | 第28-34页 |
3.1 现状分析 | 第28-29页 |
3.2 原因分析 | 第29-34页 |
3.2.1 教师自身原因 | 第29-30页 |
3.2.2 可用资料匮乏 | 第30页 |
3.2.3 课堂教学的实际状况 | 第30-31页 |
3.2.4 教学评价不合理 | 第31页 |
3.2.5 外部环境制约 | 第31-34页 |
第4章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策略中的应用探索 | 第34-54页 |
4.1 应用的原则 | 第34-36页 |
4.1.1 知识性 | 第34页 |
4.1.2 工具性 | 第34-35页 |
4.1.3 趣味性 | 第35页 |
4.1.4 史实性 | 第35-36页 |
4.1.5 人本性 | 第36页 |
4.2 应用的方法 | 第36-46页 |
4.2.1 导入数学史料,启发学生兴趣 | 第36-37页 |
4.2.2 了解知识背景,掌握数学语言 | 第37-39页 |
4.2.3 学习数学思想,建构知识体系 | 第39-40页 |
4.2.4 体会数学美丽,增强解题能力 | 第40-45页 |
4.2.5 渗透著名题目,培养创新意识 | 第45-46页 |
4.3 数学文化在高中数学教学应用的具体教学策略建议 | 第46-54页 |
4.3.1 新授课阶段(以北师大版教材为例) | 第46-50页 |
4.3.2 高考复习阶段 | 第50-51页 |
4.3.3 给教师的一点建议 | 第51-54页 |
第5章 案例设计 | 第54-62页 |
5.1 教学案例 | 第54-60页 |
5.2 对比结论 | 第60-62页 |
第6章 总结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