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8页 |
1 绪论 | 第15-45页 |
1.1 引言 | 第15-16页 |
1.2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和磁轭钢的发展概况 | 第16-24页 |
1.2.1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的发展概况 | 第16-20页 |
1.2.2 含Ti系微合金磁轭钢的发展概况 | 第20-24页 |
1.3 含Ti系微合金钢的特点 | 第24-27页 |
1.3.1 含Ti系微合金钢的化学成分 | 第24-25页 |
1.3.2 含Ti系微合金钢的生产工艺 | 第25-26页 |
1.3.3 含Ti系微合金钢的工艺性能 | 第26-27页 |
1.3.4 含Ti系微合金钢的焊接性能 | 第27页 |
1.4 含Ti系微合金钢中的第二相 | 第27-32页 |
1.4.1 钛的第二相在含Ti系微合金钢中的作用 | 第27-31页 |
1.4.2 影响钛的第二相析出强化的因素 | 第31页 |
1.4.3 钛的第二相对韧塑性的影响 | 第31-32页 |
1.5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和磁轭钢的研究现状 | 第32-41页 |
1.5.1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的性能要求 | 第32-34页 |
1.5.2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的设计原理 | 第34-36页 |
1.5.3 含Ti系微合金磁轭钢的性能要求 | 第36-38页 |
1.5.4 含Ti系微合金磁轭钢的设计原理 | 第38-41页 |
1.6 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 第41-42页 |
1.7 研究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42-45页 |
1.7.1 研究目的 | 第42页 |
1.7.2 研究内容 | 第42-45页 |
2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连续冷却转变CCT曲线及组织研究 | 第45-53页 |
2.1 引言 | 第45页 |
2.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45-47页 |
2.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47-52页 |
2.3.1 CCT曲线分析 | 第47-49页 |
2.3.2 显微组织分析 | 第49-51页 |
2.3.3 维氏硬度分析 | 第51-52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52-53页 |
3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高温塑性变形应力JOHNSON-COOK模型的建立 | 第53-65页 |
3.1 引言 | 第53页 |
3.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53-55页 |
3.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55-64页 |
3.3.1 高温塑性变形行为分析 | 第55-59页 |
3.3.2 Johnson-Cook模型的确定 | 第59-62页 |
3.3.3 模型参数验证 | 第62-64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4 烧搪温度对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微观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65-81页 |
4.1 引言 | 第65-66页 |
4.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66-69页 |
4.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69-80页 |
4.3.1 微观组织分析 | 第69-71页 |
4.3.2 强度性能分析 | 第71-72页 |
4.3.3 拉伸试样断口分析 | 第72-75页 |
4.3.4 析出物分析 | 第75-80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0-81页 |
5 烧搪温度对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表面搪瓷层微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 | 第81-94页 |
5.1 引言 | 第81页 |
5.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81-84页 |
5.2.1 试验材料及烧搪处理 | 第81-82页 |
5.2.2 鳞爆加速试验 | 第82页 |
5.2.3 氢渗透试验 | 第82-83页 |
5.2.4 落球试验 | 第83-84页 |
5.2.5 宏观形貌、微观组织、相和析出物的表征 | 第84页 |
5.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84-93页 |
5.3.1 搪瓷层的鳞爆 | 第84-88页 |
5.3.2 搪瓷层的密着性能 | 第88-92页 |
5.3.3 搪瓷层的均匀性 | 第92-93页 |
5.4 本章小结 | 第93-94页 |
6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工业化大生产工艺控制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应用情况 | 第94-112页 |
6.1 工业化大生产工艺控制技术 | 第94-103页 |
6.1.1 有效Ti含量的多工序精确控制技术 | 第94-95页 |
6.1.2 洁净钢脱气冶炼技术 | 第95-96页 |
6.1.3 含Ti系热轧搪瓷系列钢控制轧制控制冷却工艺技术 | 第96-99页 |
6.1.4 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的理化性能统计与过程能力分析 | 第99-103页 |
6.2 应用情况 | 第103-106页 |
6.2.1 A.O.史密斯热水器有限公司应用情况 | 第103-104页 |
6.2.2 默洛尼公司应用情况 | 第104-105页 |
6.2.3 青岛海尔集团有限公司应用情况 | 第105页 |
6.2.4 格力电器有限公司应用情况 | 第105-106页 |
6.3 与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 | 第106-111页 |
6.3.1 生产工序对比 | 第107-108页 |
6.3.2 技术标准对比 | 第108-109页 |
6.3.3 化学成分对比 | 第109页 |
6.3.4 力学性能对比 | 第109-110页 |
6.3.5 涂搪性能对比 | 第110-111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111-112页 |
7 含TI系微合金磁轭钢板厚中心分层机理及设计改进措施 | 第112-129页 |
7.1 引言 | 第112页 |
7.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12-115页 |
7.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115-127页 |
7.3.1 分层开裂断口形貌分析 | 第115-118页 |
7.3.2 微观组织和微观硬度分析 | 第118-121页 |
7.3.3 织构分析 | 第121-124页 |
7.3.4 应力分析 | 第124-127页 |
7.3.5 设计改进措施 | 第127页 |
7.4 本章小结 | 第127-129页 |
8 Ti含量对含Ti系微合金磁轭钢力学及磁性能的影响 | 第129-143页 |
8.1 引言 | 第129-130页 |
8.2 试验材料及方法 | 第130-133页 |
8.3 试验结果及讨论 | 第133-142页 |
8.3.1 力学性能分析 | 第133-135页 |
8.3.2 金相组织分析 | 第135页 |
8.3.3 EBSD分析 | 第135-137页 |
8.3.4 析出物分析 | 第137-139页 |
8.3.5 磁性能分析 | 第139-142页 |
8.4 本章小结 | 第142-143页 |
9 含Ti系微合金磁轭钢的工业化大生产工艺控制技术研究及其产品应用情况 | 第143-160页 |
9.1 工业化大生产工艺控制技术 | 第143-153页 |
9.1.1 化学成分和生产工艺设计 | 第143-145页 |
9.1.2 理化性能统计与过程能力分析 | 第145-153页 |
9.2 应用情况 | 第153-155页 |
9.3 与国内外技术水平对比 | 第155-159页 |
9.3.1 技术标准对比 | 第156-157页 |
9.3.2 化学成分对比 | 第157页 |
9.3.3 力学性能对比 | 第157-158页 |
9.3.4 磁性能对比 | 第158页 |
9.3.5 尺寸精度与板形质量对比 | 第158-159页 |
9.4 本章小结 | 第159-160页 |
10 全文总结 | 第160-163页 |
致谢 | 第163-165页 |
参考文献 | 第165-181页 |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主要论文 | 第181-183页 |
附录2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授权和受理的专利 | 第183-185页 |
附录3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科技进步奖励 | 第1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