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金属学与金属工艺论文--金属学与热处理论文--金属材料论文--钢论文--钢的组织与性能论文

基于亚稳奥氏体控制的先进高强钢组织性能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9页
第1章 绪论第14-36页
    1.1 引言第14-15页
    1.2 汽车用先进高强钢第15-18页
        1.2.1 双相钢第15-16页
        1.2.2 TRIP钢第16页
        1.2.3 TWIP钢第16-17页
        1.2.4 纳米贝氏体钢第17页
        1.2.5 低密度钢第17-18页
    1.3 钢中的亚稳奥氏体及其相变诱发塑性(TRIP效应)第18-24页
        1.3.1 面心立方晶体的塑性变形机制与层错能第18-20页
        1.3.2 亚稳奥氏体的TRIP效应及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20-22页
        1.3.3 TRIP效应的影响因素第22-24页
    1.4 Q&P钢的研究进展第24-31页
        1.4.1 Q&P工艺的相变机制和热力学模型第24-26页
        1.4.2 Q&P钢的合金元素第26-28页
        1.4.3 Q&P钢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第28-30页
        1.4.4 Q&P工艺的改进第30-31页
    1.5 中锰钢的研究进展第31-33页
        1.5.1 中锰钢的发展及逆相变退火工艺第31-32页
        1.5.2 中锰钢的显微组织第32-33页
        1.5.3 中锰钢的力学性能第33页
    1.6 动态载荷下高强钢的力学行为第33-34页
    1.7 本文研究目的意义和主要研究内容第34-36页
        1.7.1 研究目的、意义第34-35页
        1.7.2 主要研究内容第35-36页
第2章 材料制备与实验方法第36-40页
    2.1 含亚稳奥氏体相低碳高强钢的成分设计第36-37页
        2.1.1 Q&P钢的成分设计第36页
        2.1.2 中锰钢的成分设计第36-37页
    2.2 试样制备第37页
    2.3 显微组织观察与表征第37-39页
        2.3.1 OM观察第37页
        2.3.2 SEM及EBSD观察第37-38页
        2.3.3 TEM观察第38页
        2.3.4 XRD分析第38-39页
    2.4 力学性能检测第39-40页
第3章 C-Mn-Si系钢经Q&P处理的组织性能第40-100页
    3.1 热膨胀法测定相变点及连续冷却转变曲线(CCT)第40-42页
    3.2 完全奥氏体化后Q&P工艺参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第42-61页
        3.2.1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第42-43页
        3.2.2 淬火温度(QT)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第43-51页
        3.2.3 配分温度(PT)和配分时间(Pt)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第51-61页
    3.3 临界区奥氏体化后Q&P工艺处理参数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第61-74页
        3.3.1 临界区奥氏体化后实验钢的Ms相变点测定第61页
        3.3.2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第61-62页
        3.3.3 临界区奥氏体化温度(IAT)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62-68页
        3.3.4 淬火温度(QT)对组织性能的影响第68-70页
        3.3.5 配分温度(PT)和配分时间(Pt)对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第70-74页
    3.4 一步Q&P处理工艺第74-80页
        3.4.1 一步Q&P热处理工艺参数第74页
        3.4.2 一步Q&P热处理实验钢的力学性能第74-77页
        3.4.3 一步Q&P热处理实验钢组织表征第77-80页
    3.5 Q&P和Q&T工艺处理的组织性能对比第80-86页
        3.5.1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第80-81页
        3.5.2 Q&P和Q&T钢显微组织的对比第81-84页
        3.5.3 Q&P和Q&T钢力学性能的对比第84-86页
    3.6 Q&P钢的烘烤硬化性能第86-90页
        3.6.1 研究目的与实验方法第86页
        3.6.2 烘烤处理对Q&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86-88页
        3.6.3 烘烤处理对Q&P钢微观组织的影响第88-90页
    3.7 碳配分-热镀锌(IQP-HDG)一体化工艺模拟第90-93页
        3.7.1 IQP-HDG 一体化工艺的提出第90-91页
        3.7.2 力学性能第91页
        3.7.3 显微组织表征第91-93页
    3.8 分析和讨论第93-98页
        3.8.1 Q&P钢中残余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第93-95页
        3.8.2 力学性能与加工硬化行为分析第95-98页
    3.9 本章小结第98-100页
第4章 合金元素对Q&P钢组织性能的影响第100-127页
    4.1 合金元素对实验钢相变点和连续冷却转变曲线的影响第100-103页
        4.2.1 Mo-Nb实验钢的相变点和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第100-102页
        4.2.2 Ni-Mo-Ti实验钢的相变点和连续冷却转变行为第102-103页
    4.2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第103-104页
    4.3 Mo-Nb实验钢Q&P处理的组织性能第104-112页
        4.3.1 显微组织表征第104-108页
        4.3.2 Q&P处理Mo-Nb实验钢中的析出相第108-110页
        4.3.3 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行为分析第110-112页
    4.4 Ni-Mo-Ti实验钢Q&P处理的组织性能第112-122页
        4.4.1 显微组织表征第112-118页
        4.4.2 Q&P处理Ni-Mo-Ti实验钢中的析出相第118-120页
        4.4.3 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行为分析第120-122页
    4.5 分析与讨论第122-125页
        4.5.1 合金元素对Q&P钢残余奥氏体的影响第122-123页
        4.5.2 析出粒子对强度的贡献第123-124页
        4.5.3 合金元素对Q&P钢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24-125页
    4.6 本章小结第125-127页
第5章 中锰钢的组织性能控制第127-161页
    5.1 中锰钢的平衡相图和相变点第127-129页
    5.2 淬火马氏体ART退火后的组织性能第129-141页
        5.2.1 热处理工艺参数的制定第129-131页
        5.2.2 ART退火工艺对显微组织的影响第131-138页
        5.2.3 ART退火工艺对力学性能的影响第138-141页
    5.3 冷轧马氏体ART退火后的组织性能第141-151页
        5.3.1 超细晶粒中锰钢的组织表征第141-149页
        5.3.2 超细晶粒中锰钢的织构第149-150页
        5.3.3 冷轧马氏体ART退火的力学性能第150-151页
    5.4 分析与讨论第151-159页
        5.4.1 逆相变奥氏体的力学稳定性第151-156页
        5.4.2 力学性能和加工硬化对比第156-159页
    5.5 本章小结第159-161页
第6章 Q&P钢和中锰钢的动态力学性能第161-175页
    6.1 高应变速率下Q&P钢的力学性能第161-165页
    6.2 Q&P钢高速拉伸断裂行为分析第165-167页
    6.3 高应变速率下中锰钢的力学性能第167-171页
    6.4 中锰钢高速拉伸断裂行为分析第171-173页
    6.5 本章小结第173-175页
第7章 结论第175-177页
参考文献第177-189页
附录 本文中所用的英文缩写词表(Abbreviation)第189-191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191-192页
致谢第192-193页
作者简介第193页

论文共19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晶体塑性有限元的铜极薄带轧制过程模拟研究
下一篇:含Ti系微合金热轧搪瓷钢和磁轭钢的开发及应用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