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生物科学论文--微生物学论文--微生物遗传学论文

产琼胶酶微生物的筛选及基因克隆、表达和性质研究

中文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第一章 引言第11-21页
    1.1 琼胶的简介第11-12页
        1.1.1 琼胶的来源和结构第11页
        1.1.2 琼胶的理化性质第11-12页
        1.1.3 琼胶的应用第12页
    1.2 琼胶酶的简介第12-19页
        1.2.1 琼胶酶的来源第12-13页
        1.2.2 琼胶酶的分类及其作用机制第13-15页
        1.2.3 琼胶酶活力的测定方法第15页
        1.2.4 琼胶酶的理化性质第15-16页
        1.2.5 琼胶酶的分子生物学研究第16-18页
            1.2.5.1 琼胶酶的生物学分类第16-17页
            1.2.5.2 琼胶酶GH模块的功能与机制第17页
            1.2.5.3 琼胶酶CBM的功能与机制第17页
            1.2.5.4 琼胶酶系的组学研究第17-18页
        1.2.6 琼胶酶的应用第18-19页
    1.3 本课题的选题依据与研究内容第19-21页
第二章 产琼胶酶微生物的筛选第21-40页
    2.1 材料第21-24页
        2.1.1 样品来源第21页
        2.1.2 菌株和载体第21页
        2.1.3 引物第21页
        2.1.4 主要药品第21-22页
        2.1.5 培养基第22页
        2.1.6 常用试剂的配制第22-23页
        2.1.7 主要仪器设备第23-24页
    2.2 实验方法第24-31页
        2.2.1 产琼胶酶微生物的筛选第24-25页
            2.2.1.1 样品处理第24页
            2.2.1.2 平板初筛第24页
            2.2.1.3 摇瓶复筛第24-25页
        2.2.2 琼胶酶活力的测定第25-26页
            2.2.2.1 D-半乳糖标准曲线的制作第25-26页
            2.2.2.2 琼胶酶活力的测定第26页
        2.2.3 菌株形态观察第26页
        2.2.4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26-30页
            2.2.4.1 细菌基因组提取第26-27页
            2.2.4.2 放线菌基因组提取第27-28页
            2.2.4.3 16SrDNA序列的扩增第28页
            2.2.4.4 TA克隆第28-29页
            2.2.4.5 阳性克隆子的筛选第29-30页
            2.2.4.6 16S rDNA序列分析与系统进化树的构建第30页
        2.2.5 菌种保藏第30页
        2.2.6 硫酸铵沉淀第30-31页
        2.2.7 粗酶液酶学性质的初步研究第31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1-38页
        2.3.1 产琼胶酶微生物的筛选第31-34页
            2.3.1.1 平板初筛结果第31-33页
            2.3.1.2 摇瓶复筛结果第33-34页
        2.3.2 产琼胶酶微生物鉴定第34-36页
            2.3.2.1 菌株形态观察第34页
            2.3.2.2 分子生物学鉴定第34-36页
        2.3.3 粗酶液的酶学性质第36-38页
    2.4 讨论与小结第38-40页
第三章 琼胶酶基因的克隆第40-55页
    3.1 材料第40-41页
        3.1.1 引物第40-41页
        3.1.2 主要药品第41页
    3.2 实验方法第41-44页
        3.2.1 简并引物的设计第41页
        3.2.2 琼胶酶基因片段的扩增第41-42页
        3.2.3 琼胶酶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系统发育分析第42页
        3.2.4 琼胶酶基因全长序列的扩增第42-44页
            3.2.4.1 琼胶酶基因侧翼序列的扩增第42-44页
            3.2.4.2 琼胶酶基因全长序列的拼接及分析第44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4-53页
        3.3.1 简并引物的设计与验证第44-45页
            3.3.1.1 保守区域的确定及简并引物的设计第44-45页
            3.3.1.2 简并引物的验证第45页
        3.3.2 琼胶酶基因片段的序列分析第45-48页
            3.3.2.1 序列分析第45-47页
            3.3.2.2 系统进化分析第47-48页
        3.3.3 目的基因序列的选择第48-49页
        3.3.4 琼胶酶基因全长序列的克隆第49-53页
            3.3.4.1 Vibrio sp.ZC-1琼胶酶基因侧翼序列的扩增第49-50页
            3.3.4.2 琼胶酶基因全长序列的分析第50-52页
            3.3.4.3 信号肽的预测第52页
            3.3.4.4 AgaZC-1蛋白结构的模拟第52-53页
    3.4 讨论与小结第53-55页
第四章 agaZC-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55-69页
    4.1 材料第55-56页
        4.1.1 菌株和载体第55页
        4.1.2 引物第55页
        4.1.3 主要药品第55页
        4.1.4 常用溶液第55-56页
    4.2 实验方法第56-61页
        4.2.1 琼胶酶基因的克隆第56页
        4.2.2 表达重组质粒的构建第56-57页
        4.2.3 大肠杆菌工程菌株的构建第57-59页
            4.2.3.1 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的制备第57-58页
            4.2.3.2 重组质粒pET-agaZC-1的提取第58页
            4.2.3.3 重组菌株的筛选第58-59页
        4.2.4 琼胶酶重组菌的诱导表达第59页
        4.2.5 重组蛋白rAgaZC-1的检测第59-60页
            4.2.5.1 酶活测定第59页
            4.2.5.2 SDS-PAGE电泳检测第59-60页
        4.2.6 重组菌产酶条件的优化第60-61页
            4.2.6.1 培养基初始pH对产酶的影响第60页
            4.2.6.2 IPTG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第60页
            4.2.6.3 诱导OD600对产酶的影响第60页
            4.2.6.4 诱导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60-61页
            4.2.6.5 诱导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61页
            4.2.6.6 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第61页
            4.2.6.7 转速对产酶的影响第6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1-68页
        4.3.1 琼胶酶基因的克隆第61-62页
        4.3.2 agaZC-1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第62-63页
        4.3.3 SDS-PAGE电泳检测第63-64页
        4.3.4 重组菌产酶条件的优化第64-68页
            4.3.4.1 培养基初始pH对产酶的影响第64页
            4.3.4.2 IPTG添加量对产酶的影响第64-65页
            4.3.4.3 诱导OD600对产酶的影响第65-66页
            4.3.4.4 诱导时间对产酶的影响第66页
            4.3.4.5 诱导温度对产酶的影响第66-67页
            4.3.4.6 装液量对产酶的影响第67页
            4.3.4.7 转速对产酶的影响第67-68页
    4.4 讨论与小结第68-69页
第五章 重组琼胶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69-79页
    5.1 材料第69页
        5.1.1 主要药品第69页
        5.1.2 主要仪器第69页
    5.2 实验方法第69-72页
        5.2.1 重组酶的分离纯化第69-70页
            5.2.1.1 重组酶rAgaZC-1的大量诱导及浓缩第69页
            5.2.1.2 重组酶rAgaZC-1的镍柱纯化第69-70页
            5.2.1.3 SDS-PAGE凝胶电泳第70页
        5.2.2 重组酶的酶学性质研究第70-72页
            5.2.2.1 重组酶的最适pH及pH稳定性的测定第70页
            5.2.2.2 重组酶的最适温度及热稳定性的测定第70-71页
            5.2.2.3 不同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对重组酶活性的影响第71页
            5.2.2.4 比活力的测定第71页
            5.2.2.5 酶的动力学参数测定第71-72页
            5.2.2.6 底物特异性测定第72页
        5.2.3 产物分析第72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2-77页
        5.3.1 重组酶rAgaZC-1的纯化第72-73页
        5.3.2 重组酶rAgaZC-1的酶学性质研究第73-76页
            5.3.2.1 重组酶rAgaZC-1的最适反应pH值及pH稳定性第73页
            5.3.2.2 重组酶rAgaZC-1的最适反应温度及热稳定性第73-74页
            5.3.2.3 不同金属离子及化学试剂对重组酶活性的影响第74-75页
            5.3.2.4 重组酶的比活力第75页
            5.3.2.5 重组酶的K_m和V_(max)第75-76页
            5.3.2.6 重组酶rAgaZC-1的底物特异性第76页
        5.3.3 重组酶rAgaZC-1的产物分析第76-77页
    5.4 讨论与小结第77-79页
结论与展望第79-81页
    结论第79-80页
    展望第80-81页
参考文献第81-87页
致谢第87-88页
个人简历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生物活性肽促进植物生长的活性研究
下一篇:源于海洋微藻生物活性肽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