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缘起 | 第8页 |
1.2 研究现状 | 第8-14页 |
1.2.1 港台及国际相关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大陆相关研究现状 | 第9-14页 |
1.2.1.1 群众基础 | 第9-11页 |
1.2.1.2 青年群众基础 | 第11-14页 |
1.3 研究框架设计 | 第14-15页 |
1.3.1 相关概念 | 第14页 |
1.3.2 研究思路 | 第14-15页 |
1.3.3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3.4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意义 | 第15-16页 |
1.4.2 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历史回顾 | 第17-28页 |
2.1 中国共产党扩大青年群众基础是历史的选择 | 第17-20页 |
2.1.1 自身力量的弱小,是党不断扩大和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内驱动力 | 第17-18页 |
2.1.2 青年心理状态呈现矛盾性,易受外部因素的影响 | 第18-20页 |
2.2 中国共产党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方式和途径 | 第20-24页 |
2.2.1 运用报刊对青年进行宣传和教育 | 第20-22页 |
2.2.2 发起并组建进步青年组织 | 第22-23页 |
2.2.3 利用学校为中国共产党培养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才 | 第23-24页 |
2.2.4 通过戏剧、话剧等文艺活动唤起青年的激情和觉悟 | 第24页 |
2.3 中国共产党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成效 | 第24-28页 |
2.3.1 大量青年积极踊跃地入党、参军、参战 | 第25-26页 |
2.3.2 中国共产党培养的青年干部和青年人才的数量快速增加 | 第26页 |
2.3.3 进步青年组织的日益发展壮大 | 第26-28页 |
第三章 改革开放前30年中国共产党青年群众基础历史考察 | 第28-40页 |
3.1 前30年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群众基础是执政的需要 | 第28-32页 |
3.1.1 实现中国共产党自身发展和建设的驱动 | 第28-30页 |
3.1.2 建设国家的要求 | 第30-31页 |
3.1.3 培养合格的青年建设者的需要 | 第31-32页 |
3.2 中国共产党增强青年群众基础的路径 | 第32-36页 |
3.2.1 制定正确的青年政策 | 第32-33页 |
3.2.2 大力发展壮大党、团组织 | 第33页 |
3.2.3 加强青年思想文化素质教育 | 第33-35页 |
3.2.4 树立榜样和典型 | 第35-36页 |
3.2.5 动员青年参加大规模的社会劳动 | 第36页 |
3.3 中国共产党巩固和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效果 | 第36-39页 |
3.3.1 发展了党组织,密切了党同青年群众的血肉联系 | 第37页 |
3.3.2 提高了青年自身的素质和能力 | 第37-38页 |
3.3.3 激发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 第38-39页 |
3.4 小结 | 第39-40页 |
第四章 改革开放后30年中国共产党青年群众基础的扩大和巩固 | 第40-51页 |
4.1 扩大青年群众基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 第40-43页 |
4.1.1 强化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需要 | 第40-42页 |
4.1.2 解决青年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的需要 | 第42页 |
4.1.3 增强青年建设社会主义能力和本领的需要 | 第42-43页 |
4.2 中国共产党扩大和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途径 | 第43-47页 |
4.2.1 拨乱反正,实现青年工作的正常化 | 第43-44页 |
4.2.2 恢复高考 | 第44页 |
4.2.3 大力发展大学生党员,提拔年轻干部 | 第44-45页 |
4.2.4 通过规范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对青年进行教育 | 第45-46页 |
4.2.5 发挥青年组织的作用,通过共青团来凝聚青年 | 第46-47页 |
4.3 后30年中国共产党扩大和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特点 | 第47-51页 |
4.3.1 青年工作内容:以引导广大青年参加社会主义的生产为主 | 第47页 |
4.3.2 青年工作方式:凸显青年的主体地位 | 第47-49页 |
4.3.3 青年工作理念:注重通过法律和制度来保护青年的利益 | 第49-51页 |
第五章 中国共产党扩大和巩固青年群众基础的历史经验 | 第51-58页 |
5.1 坚持党的领导 | 第51-53页 |
5.2 代表并维护青年的利益 | 第53-54页 |
5.3 重视并积极发挥青年组织的作用 | 第54-55页 |
5.4 对青年进行教育 | 第55页 |
5.5 与时俱进,创新青年工作方式 | 第55-58页 |
第六章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群众基础面临的挑战和现实路径 | 第58-66页 |
6.1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扩大青年群众基础面临的挑战 | 第58-61页 |
6.1.1 腐败现象损害了党的形象,影响了青年群众基础的扩大 | 第58页 |
6.1.2 传统的青年组织方式已经不再完全适应青年自身发展的需要 | 第58-59页 |
6.1.3 相当一部分青年入党、入团动机不纯 | 第59-60页 |
6.1.4 传统青年工作方式的效果有所削弱 | 第60-61页 |
6.2 新时期中国共产党扩大青年群众基础的现实路径 | 第61-66页 |
6.2.1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大力开展反腐败斗争 | 第61页 |
6.2.2 健全团的基层组织,发展青年自组织,扩大青年组织的覆盖面 | 第61-62页 |
6.2.3 教育青年,使之形成对“中国梦”等相关内容的广泛认同 | 第62-63页 |
6.2.4 以网络为依托,创新青年工作方式 | 第63-64页 |
6.2.5 畅通青年社会参与渠道,依法保护青年的合法权益 | 第64-66页 |
结语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1页 |
致谢 | 第71-72页 |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