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第10-12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2页 |
1.5 创新点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相关研究成果综述 | 第14-24页 |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4-20页 |
2.1.1 产业集群 | 第14-15页 |
2.1.2 城镇化 | 第15-17页 |
2.1.3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现状 | 第17-20页 |
2.3.1.1 国外对于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情况 | 第17-18页 |
2.3.1.2 国内对于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关系的研究 | 第18-20页 |
2.2 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20-24页 |
2.2.1 系统论 | 第21页 |
2.2.2 协调发展理论 | 第21-24页 |
第三章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关系辨析及研究方法 | 第24-34页 |
3.1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关系辨析 | 第24-28页 |
3.1.1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相互促进发展 | 第24-26页 |
3.1.1.1 产业集群促进城镇的发展 | 第24-25页 |
3.1.1.2 城镇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 第25-26页 |
3.1.2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在协调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 第26-28页 |
3.1.2.1 从城镇化角度论述 | 第27页 |
3.1.2.2 从产业集群角度论述 | 第27-28页 |
3.2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方面 | 第28-29页 |
3.3 产业集群的识别方法与城镇化水平测量方法 | 第29-31页 |
3.3.1 对城镇化水平的测量 | 第29-30页 |
3.3.2 对产业集群的识别 | 第30-31页 |
3.4 协调发展评价方法 | 第31-34页 |
3.4.1 协调度函数模型 | 第31-33页 |
3.4.2 基尼系数协调度模型 | 第33页 |
3.4.3 数据包络分祈(DEA) | 第33页 |
3.4.4 距离协调度模型 | 第33-34页 |
第四章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实证分析 | 第34-58页 |
4.1 综合指标的构建原则以及评价 | 第34-41页 |
4.1.1 指标的构建原则 | 第34-35页 |
4.1.2 指标的内涵界定及指标的作用 | 第35-41页 |
4.2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各自的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方法 | 第41-43页 |
4.2.1 主成分分析方法介绍 | 第41-42页 |
4.2.2 计算综合发展水平值的步骤 | 第42-43页 |
4.3 构建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评价模型 | 第43-45页 |
4.4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 | 第45-58页 |
4.4.1 石家庄产业集群现状分析 | 第45-49页 |
4.4.2 石家庄城镇化现状分析 | 第49-51页 |
4.4.3 数据收集 | 第51页 |
4.4.4 石家庄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分析 | 第51-58页 |
第五章 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对策建议 | 第58-62页 |
5.1 改革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 第58页 |
5.2 发展城镇优势 | 第58-59页 |
5.3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发展 | 第59页 |
5.4 优化产业集群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环境 | 第59页 |
5.5 加快技术进步 | 第59-62页 |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2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62-64页 |
参考文献 | 第64-68页 |
附录A | 第68-72页 |
致谢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