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9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2-16页 |
1.2.1 股权结构与融资影响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2-15页 |
1.2.2 股权结构与可转债、公司债融资关系的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16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6-17页 |
1.4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7-19页 |
第二章 我国上市公司的债券融资 | 第19-25页 |
2.1 债权融资方式及其特点 | 第19-21页 |
2.1.1 融资方式的类型 | 第19页 |
2.1.2 债券融资方式 | 第19-21页 |
2.2 可转债与公司债 | 第21-23页 |
2.2.1 可转债与公司债的区别 | 第21-23页 |
2.2.2 公司债券融资的基本条件 | 第23页 |
2.3 我国债券市场融资现状 | 第23-25页 |
第三章 理论基础与研究假设 | 第25-35页 |
3.1 股权结构及其特征 | 第25-27页 |
3.1.1 股权结构及其衡量 | 第25-26页 |
3.1.2 股权结构特征的理论 | 第26-27页 |
3.2 融资方式选择理论 | 第27-30页 |
3.2.1 MM理论 | 第27-28页 |
3.2.2 权衡理论 | 第28页 |
3.2.3 委托代理理论 | 第28-29页 |
3.2.4 信号传递理论 | 第29-30页 |
3.2.5 控制权理论 | 第30页 |
3.3 研究假设 | 第30-35页 |
3.3.1 股权集中度与债券融资 | 第30-31页 |
3.3.2 股权制衡度与债券融资 | 第31-32页 |
3.3.3 实际控制人性质与债券融资 | 第32页 |
3.3.4 管理层持股比例与债券融资 | 第32-33页 |
3.3.5 非限售股比例与债券融资 | 第33页 |
3.3.6 机构投资者持股与债券融资 | 第33-35页 |
第四章 研究设计 | 第35-39页 |
4.1 变量定义与选择 | 第35-36页 |
4.1.1 被解释变量 | 第35页 |
4.1.2 解释变量 | 第35-36页 |
4.1.3 控制变量 | 第36页 |
4.2 模型设计 | 第36-37页 |
4.3 样本选择 | 第37-39页 |
第五章 实证研究及其分析 | 第39-54页 |
5.1 描述性统计 | 第39-42页 |
5.1.1 解释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39-41页 |
5.1.2 控制变量的描述性统计 | 第41-42页 |
5.2 实证研究过程 | 第42-47页 |
5.2.1 多重共线性检验 | 第42页 |
5.2.2 二元Logit分步回归 | 第42-45页 |
5.2.3 实证结果分析 | 第45-47页 |
5.3 与创业板的实证比较 | 第47-54页 |
5.3.1 样本选取与统计描述 | 第47-48页 |
5.3.2 逐步回归分析及其结果 | 第48-52页 |
5.3.3 实证结果及其比较分析 | 第52-54页 |
结论 | 第54-57页 |
一、研究结论 | 第54-55页 |
二、政策建议 | 第55-56页 |
三、研究的不足 | 第56-57页 |
参考文献 | 第57-62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2-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附件 | 第64页 |